[发明专利]漏液传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69529.9 | 申请日: | 2010-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92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镰谷直之;石川忠;长谷部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协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星傅股份有限公司;慧医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00 | 分类号: | A61M5/00;A61M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漏液传感系统,特别详细地说,涉及一种在如下情况下在各种液体泄漏时用于感知该漏液事实的医疗用漏液传感系统:输液或采血时;将血液从人工透析装置输回人体时或从人体采取血液时;从人体采取脑脊髓液、腹水、胸水等时或将其输回体内时。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感知从插入在人体的血管的针中泄漏了液体的情况的系统。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包含在覆铜层叠板形成了电路的电路零件、配置在电路零件的端部的电路端子、以及传感器主体的漏液传感系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555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传感系统中,通过在断电状态下处于开路状态的电路零件的电路端子之间流过血液等液体时,成为闭路而通电,传感器主体工作而发出警报,从而能够识别从针向外部产生了漏液的情况。
但是,在该传感系统中,须始终对电路零件施加微弱的电压因而需要电源部,另外,需要使覆铜层叠板抵接在佩戴者的身体上,因而有可能给患者带来不适感、焦虑感。
本发明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漏液传感系统,该漏液传感系统是以往的漏液传感系统的改进系统,其中,不需要来自外部的电源供给,并具有更廉价且简单的结构。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对象是包含以下构件的漏液传感系统:液用的软管;注射针,其与上述软管相连结;吸收性构件,其配置在被插入到患者的肌肤内的上述注射针的顶端部附近;以及传感器结构体,其配置在上述吸收性构件的上侧或其内部。
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上述传感器结构体由利用漏出的液体来进行发电的水电池形成。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上述传感器结构体由上述水电池和连接于上述水电池的发送器形成。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上述传感器结构体借助于具有粘着性的固定胶带被固定在上述吸收性构件上。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上述水电池包含:正极电极板;负极电极板;正极活性物质,其与上述正极电极板和上述负极电极板直接或间接地相抵接;以及外包片,其外包上述正极电极板、上述负极电极板、及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在上述正极电极板与上述负极电极板之间夹设有电绝缘体层。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上述水电池在上述外包片的内表面间夹设有上述吸收性构件,上述正极电极板、上述负极电极板、及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在上述外包片内被上述吸收性构件外包。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漏液传感系统,能够通过利用泄漏的液体来进行发电的比较小型的传感器结构体来感知漏液,因而不需要来自外界的电源供给,能够利用比使用了以往的电子电路、半导体元件的漏液传感装置及传感系统更廉价且简单的结构来快速感知漏液。
附图说明
图1是漏液传感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漏液传感系统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3是图2的ΙΙΙ-ΙΙΙ线剖视图。
图4是传感器结构体的立体图。
图5是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与图3同样的剖视图。
图6是水电池的立体图。
图7是水电池的展开俯视图。
图8是表示水电池的组装工序的一部分的图。
图9是图6的ΙХ-ΙХ线剖视图。
图10是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传感器结构体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的ХΙ-ХΙ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2所示,漏液传感系统10包括:液用的软管11,其连接于输液袋、采血袋;翼状针(注射针)12,其与软管11相连接、用于插入患者的手背H的血管;传感器结构体14,其用于借助具有粘着性的固定胶带13固定在患者的手上;以及接收器15,其用于接收从传感器结构体14发出的电波。在具有粘着性的固定胶带13与插入血管的翼状针12的顶端部12a附近之间夹设有由弯折的止血用纱布等形成的吸收性构件16。此外,本发明的“液体”是指血液、点滴液、脑脊髓液、腹水、胸水等在医疗用现场进行输液的各种液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协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星傅股份有限公司;慧医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日本协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星傅股份有限公司;慧医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95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