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动器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69811.7 | 申请日: | 2010-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0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荣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T8/17 | 分类号: | B60T8/17;B60L7/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舒艳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动器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赋予车辆车轮的制动力进行控制的制动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对赋予车辆车轮的制动力进行控制的制动器控制装置,提出了各种构成的控制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根据状况提高4轮的轮缸的液压控制的自由度,控制制动力的制动器控制装置。该装置中,包含能够利用动力来实现基于工作液的蓄压的动力液压源和根据驾驶员的制动操作量对工作液进行加压的手动液压源,能够利用各个液压源来控制轮缸的液压。动力液压源连接着共同地对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以及右后轮进行控制的液压路径,在通常控制时进行对4轮的轮缸进行加压的控制。该制动器控制装置是通过利用再生制动力来提高车辆的燃油效率的再生协调制动器控制装置。
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动力液压源和手动液压源的制动控制装置。该装置中,手动液压源与前轮用液压流路和后轮用液压流路连接,能够利用手动液压源来仅对前轮或者仅对后轮进行制动控制。
然而,近几年的车辆具有重视舒适性的趋势,希望设计出制动时不依赖于驾驶员的技能或者习惯的、能够执行平稳制动的液压电路。对应于该希望,在现有的制动器控制装置的情况下,为了与制动器踏板的操作无关地能够进行制动力的具体的增加或减少控制,设置有对来自液压源的液压进行增压调整的增压用线性控制阀和进行减压调整的减压用线性控制阀。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再生协调制动器控制装置的情况下,以由轮缸的工作产生的摩擦制动力和由再生产生的再生制动力以规定的分配比率分配驾驶员所要求的要求制动力来使车辆制动。但是,由再生产生的再生制动力会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电池的充电状态等而总是发生变化,因此在想要确保驾驶员所要求的要求制动力的情况下,仍然需要与制动器踏板的操作无关地进行摩擦制动力的具体的增加或减少控制。即,需要增压用线性控制阀和减压用线性控制阀。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0385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1875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现状是在要求上述舒适性的提高、燃油效率的提高的同时还强烈地需要低成本化。因此,希望进行舒适性、燃油效率的提高以及制动性能、可靠性的确保,并且能够简化系统。例如一般认为,在液压回路中虽然利用了多个液压阀,但是如果能够减少该液压阀的数量,则能够有助于大幅削减成本。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行舒适性、燃油效率的提高以及制动性能、可靠性的确保,并且能够使系统简单化从而有助于成本降低的制动器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制动器控制装置具备:摩擦制动机构,其对被分别设置于车辆的各车轮的轮缸供给工作液来将摩擦部件按压到车轮上,由此来产生摩擦制动力;再生制动机构,其通过对旋转电机进行的电力再生来产生再生制动力,所述旋转电机对车轮进行驱动;液压控制阀,其对从液压源向各车轮的轮缸侧供给的工作液压进行调整;以及控制机构,其执行利用再生制动力来供应驾驶员所要求的全部要求制动力的再生控制,并且在规定的条件已成立的情况下执行替换控制,在所述替换控制中,利用所述液压控制阀来对所述工作液压进行增压调整,从而利用摩擦制动力代替所述再生制动力来供应所述要求制动力。
摩擦制动机构可以采用例如盘式制动器装置或鼓式制动器装置。另外,再生制动机构可以采用利用了负荷的再生制动器,其中,所述负荷是通过由行驶过程中正在旋转的车轮使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中成为车轮驱动源的电机旋转而产生的。液压源可以采用作为手动液压源的主缸单元或者作为动力液压源的储能器,其中,所述手动液压源根据驾驶员的制动操作量来对收纳的工作液进行增压或减压,所述动力液压源能够利用与制动操作相独立的动力来产生基于工作液的蓄压。液压控制阀可以采用通过阀的打开动作对来自液压源的液压进行增压调整,并且在完全打开时能够使工作液在液压源与轮缸侧之间移动的调整阀。替换控制可以采用一边减少再生制动力,一边利用摩擦制动力对该减少的量进行填补的交叉渐变控制。此外,摩擦制动力能够通过另行控制液压源的液压来加以调整。例如,能够根据驾驶员对制动器踏板的操作量来使其变化,在不需要制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使制动器踏板的踩踏返回来进行减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98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光源
- 下一篇:一种LED环保平板聚光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