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阻燃且耐划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70004.7 | 申请日: | 201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9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郑珍和;权奇惠;李真星;金万锡;姜龙熙;朴广树;具兹官 | 申请(专利权)人: |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33/06;C08F20/18;C08J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张英 |
地址: | 韩国庆***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燃 聚碳酸酯 树脂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阻燃且耐划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环境友好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包含特定的(甲基)丙烯酸类阻燃剂共聚物,以改善阻燃性和耐划性(scratch resistance)。
背景技术
与玻璃或金属相比,热塑性树脂表现出优异的物理性质,如低比重、良好的模塑性和良好的耐冲击性。随着低成本的、较大的和轻质电气和电子产品的趋势,由热塑性树脂制成的塑料产品迅速地取代了现有的以玻璃或金属为基础的产品,由此将其应用从电气和电子产品拓宽至汽车部件。与此趋势一致,作为外部材料和外观的功能越来越重要。此外,强烈需要这样的树脂,其具有良好的耐划性,确保稳定性以防止外部震动或划损,或具有阻燃性,确保对火焰的稳定性。
在热塑性树脂之中,聚碳酸酯树脂不仅表现出优异的机械强度、阻燃性、透明度和耐候性,而且也表现出良好的耐冲击性、耐热性、自熄灭性、尺寸稳定性等等,从而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和电子产品以及汽车部件中。此外,在其中同时需要透明度和耐冲击性的产品如镜头中,聚碳酸酯树脂可以取代玻璃。然而,聚碳酸酯树脂具有缺点,即它们表现出的非常差的耐划性。
同时,丙烯酸类树脂(acrylic resin),具体地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树脂,具有优异的透明度、耐候性、机械强度、表面光泽、粘附力,等等,特别是,显著优异的耐划性。然而,丙烯酸树脂具有缺点,在耐冲击性和阻燃性方面非常差。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一种方法是通过混合聚碳酸酯(PC)和丙烯酸类树脂,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来制备聚碳酸酯(PC)/PMMA树脂。在PC/PMMA混合树脂中,使用具有高折射率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以制备具有高阻燃性和耐划性的聚碳酸酯和丙烯酸类树脂的熔合树脂(alloy resin),从而改善相容性。然而,由于在该聚碳酸酯和丙烯酸树脂的熔合树脂中阻燃剂的含量较低,由于低阻燃剂含量,该熔合树脂表现出几乎没有阻燃性,并且当包含阻燃剂时,可能经受在机械性能方面的劣化。此外,当通过加入磷单体阻燃剂制备树脂时,该单体可以从树脂中逸出,从而引起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具有阻燃性以及耐划性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具有优异的阻燃性和耐划性的环境友好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方面是提供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质包括阻燃性、耐划性、和耐热性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技术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该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可以包含:(A)聚碳酸酯树脂;(B)(甲基)丙烯酸类阻燃剂共聚物;和(C)具有1.495至1.590的折射率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B)(甲基)丙烯酸类阻燃剂共聚物可以包括:(b1)由式1表示的磷基(磷类,phosphorus-based)丙烯酸单体;(b2)由式2或3表示的芳香族或脂环族(甲基)丙烯酸酯;和(b3)反应性不饱和单体:
[式1]
其中,R1是-H或-(CH2)n-CH3,n是从0至5的整数,
并且R3是
其中,t是从1至10的整数,
R4和R5各自独立地是-O(CH2)qX,q是从0至3的整数,并且X选自由以下各项所组成的组中:甲基、环己基、苯基、甲基苯基、甲基乙基苯基、丙基苯基、甲氧基苯基、环己基苯基、氯苯基、溴苯基、苯基苯基(联苯基)和苄基苯基基团,
[式2]
其中,R1是-H或-(CH2)n-CH3,n是从0至5的整数,m是从0至10的整数,并且X选自由以下各项所组成的组中:环己基、苯基、甲基苯基、甲基乙基苯基、甲氧基苯基、丙基苯基、环己基苯基、氯苯基、溴苯基、苯基苯基(联苯基)和苄基苯基基团,
[式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第一毛织株式会社,未经第一毛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700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