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70283.7 | 申请日: | 2010-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1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宮泽昌彰;近藤郁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约翰逊控制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30 | 分类号: | B60N2/30;B60N2/42;B60R22/2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夏斌;陈萍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诸如汽车的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对于相关的车辆座椅而言,座椅被设计成车身侧的座椅侧向部由铰接机构所支撑,以使得可在座椅被升起的位置与乘坐位置之间旋转,且锁定装置被设置于座椅腿部,该腿部在从车身远离一侧、即室内侧(参见专利文献1)。锁定装置被形成为前锁定装置和后锁定装置,它们能与固定于底板的前接合构件和后接合构件相接合。当后锁定装置处于接合状态时,前锁定装置处于脱离状态,但是在后向碰撞时,通过施加到座椅垫上的规定提升负载,前锁定装置可被移动成与前接合构件相接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498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根据该相关技术,对于在底板上支撑座椅的结构,使两个锁定装置联动而可靠地进行锁定,然而,在设置有用于三个乘客的安全带的情形中,1.5个乘客的安全带紧固装置载荷可能被分别施加到上述锁定载荷以及上述腿部。如果锁定装置以及腿部各自的强度被加强,以使得它们能够承受如此的安全带紧固装置载荷,则不仅仅它们的重量增加,而且它们的制造成本也可能增加。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提高了安全带紧固装置的强度的车辆座椅,而不会增加锁定装置和腿部的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为一种车辆座椅,其包括:座垫,其一侧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可旋转地支撑在上述车辆的侧板上;腿部,其从上述座垫的另一侧垂下,并能够将上述坐垫水平地保持在上述车辆的底板上;锁定单元,其可与设置在上述底板上的接合构件相接合或相脱离;以及安全带紧固支架,其具有在上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可旋转地支撑在上述锁定单元上的第一下端部分、固定于上述腿部的第二下端部分、以及在上述前后方向上可旋转地支撑安全带紧固装置的上端部分。
根据上述方面,安全带紧固支架的第一下端部分可前后旋转地支撑在上述锁定单元上;上述安全带紧固支架的第二下端部分被固定于上述腿部;以及上述安全带紧固装置可前后旋转地支撑在上述安全带紧固支架的上端部分。因此,在没有负载被施加到安全带紧固装置上的通常时,通过上述腿部将上述座垫保持为大致水平状态。在负载被施加到安全带紧固装置上的急刹车时,上述安全带紧固支架变形,以使得支撑上述安全带紧固装置的安全带紧固支架的上端部分朝向前侧移动,因此,通过安全带紧固支架的变形,冲击能量可被吸收。而且,安全带紧固装置在安全带紧固支架上的点朝向前侧移动,以使得锁定单元的扭矩被降低,因此,安全带紧固装置的强度可被提高,而不会提高腿部本身的制造成本。
上述车辆座椅可进一步包括由金属制成并在安全带紧固支架的上端部分与第一下端部分之间提供桥接的连结支架。
根据上述构造,金属制的连结支架在上述安全带紧固支架的上端部分与上述安全带紧固支架的下端部分之间提供桥接。因此,上述安全带紧固支架的强度被显著增强。
上述锁定单元可包括在上述前后方向上彼此分离开的前锁定单元和后锁定单元,且上述安全带紧固支架的第一下端部分可被在前后方向上可旋转地支撑在上述后锁定单元上。
根据上述构造,在上述前后方向上彼此分离的前锁定单元和后锁定单元中,在上述后锁定单元上在上述前后方向上可旋转地支撑有上述安全带紧固支架的上述第一下端部分。因此,在急刹车或类似情形中施加到上述安全带紧固装置的负载被传递给后锁定单元,因此,锁定单元的扭矩减少,腿部、后锁定单元、以及接合构件不必显著增强它们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左侧和右侧车辆座椅的示例立体图,并示出了车辆座椅处于能够乘坐的位置。
图2为仅仅示出图1中的右侧车辆座椅的立体图。
图3为处于升起位置的图2中所示的右侧车辆座椅的示例立体图。
图4为示出了图2中所示的右侧车辆座椅的腿部、锁定装置、通常时的安全带紧固装置和安全带紧固支架的放大主视图。
图5为示出了图2中所示的右侧车辆座椅的腿部、锁定单元、冲击时的安全带紧固装置和安全带紧固支架的放大主视图。
图6为示出了在图4中的安全带紧固支架和与该安全带紧固支架桥接的连结支架的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7为示出了图6中的安全带紧固支架和连结支架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约翰逊控制技术公司,未经约翰逊控制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702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