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70584.X | 申请日: | 201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0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白形雄二;中岛泰;藤田畅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P29/02 | 分类号: | H02P2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马淑香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将电流供给至电枢绕组而使转子旋转的旋转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一种旋转电机,其包括对电枢绕组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检测装置,通过输入转子的转速信息,能使用设定有与转子的转速相对应的电枢绕组的保护温度的地图(map)来算出电枢绕组的保护温度,并将电枢绕组的温度与算出的保护温度进行比较以进行电枢绕组的过热保护(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1-3559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当旋转电机启动时等、电枢绕组的温度过渡性地变化时,在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出的电枢绕组的温度与实际的电枢绕组的温度之间会产生差异。为了与电枢绕组的过渡性的温度变化相对应地进行电枢绕组的过热保护,需要冷却电枢绕组的冷却装置,藉此,存在旋转电机大型化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实现小型化的旋转电机。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旋转电机包括:定子,该定子具有电枢绕组;转子,该转子以能旋转的方式设于上述定子的内侧;电源电路部,该电源电路部具有电源电路用半导体开关元件,并朝上述电枢绕组供电;以及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设定有与上述转子的转速相对应的通电允许时间,以对上述电源电路部的供电进行控制,当朝上述电枢绕组的通电时间的累计时间比上述通电允许时间长时,上述控制装置停止上述电源电路部的供电。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由于控制装置设定有与转子的转速相对应的通电允许时间,当朝电枢绕组的通电时间的累计时间比通电允许时间长时,停止电源电路部的供电,因此,即便在旋转电机启动时等、电枢绕组的温度过渡性变化时,也能与电枢绕组的过渡性的温度变化相对应地进行电枢绕组的过热保护。藉此,不需要冷却电枢绕组的冷却装置,能实现旋转电机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旋转电机的通电允许时间地图的图。
图3是表示利用图1的控制基板对朝电源电路部的供电进行控制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旋转电机的通电允许时间地图的图。
图5是表示利用本发明实施方式三的旋转电机的控制基板对朝电源电路部的供电进行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构件、部位标注相同符号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一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的剖视图。在图中,旋转电机包括:支架1;定子2,该定子2收容于支架1内;转子3,该转子3以能旋转的方式设于定子2的内侧;转轴4,该转轴4贯穿转子3并固定于转子3;供电装置5,该供电装置5分别朝定子2及转子3供电;控制基板(控制装置)6,该控制基板6对供电装置5的供电进行控制;以及分解器7,该分解器7对转轴4的转速进行检测。分解器7对转轴4的转速进行检测,以检测出转子3的转速。
定子2具有定子主体8和设于定子主体8的电枢绕组9。转子3具有:转子主体10;励磁绕组11,该励磁绕组11设于转子主体10并产生磁动势;风扇12,该风扇12形成为环形状并与转子主体10一起旋转;以及集电环13,该集电环13配置于风扇12的内侧并与转子主体10一起旋转。
供电装置5具有:电刷14,该电刷14与集电环13接触;刷握15,该刷握15对电刷14进行保持;励磁电路部16,该励磁电路部16经由集电环13及电刷14朝励磁绕组11供电;配线构件17,该配线构件17与电枢绕组9连接;以及电源电路部18,该电源电路部18经由配线构件17朝电枢绕组9供给交流电。
另外,供电装置5具有:散热器19,该散热器19设于励磁电路部16及电源电路部18;冷却翅片20,该冷却翅片20设于散热器19;壳体21,该壳体21嵌入有电源配线等的端子,并收容有励磁电路部16及电源电路部18;中转基板22,该中转基板22分别与励磁电路部16及电源电路部18电连接;以及连接器23,该连接器23设于中转基板22并将控制基板6与中转基板22电连接。
风扇12配置成通过其旋转而产生吹向供电装置5的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705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