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割灌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90001124.7 | 申请日: | 201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89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伊藤亮介;坂本考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牧田 |
主分类号: | A01D34/68 | 分类号: | A01D34/6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割灌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修剪草木的割灌机。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平8-214662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割灌机。该割灌机包括主杆(main pole)、配置在主杆的前端的割刀、配置在主杆的后端的发动机和自主杆的中间位置呈环状延伸的环形手把。在主杆上设有由操作者握持的杆握柄(pole grip)。在杆握柄上设有用于利用发动机驱动割刀的驱动开关。
操作者能够用一只手握持手把,用另一只手握持杆握柄而保持割灌机。此时,割刀位于操作者的前方,原动机位于操作者的后方。操作者能够通过使旋转的割刀沿地面左右移动而修剪在地面上生长的草木。
要求在杆握柄上设置锁止钮(lock off button)。锁止钮是用于防止驱动开关的误操作的安全装置,只能在按下锁止钮的期间内进行驱动开关的接通操作。通过设置锁止钮,即使在操作者误触碰了驱动开关的情况下,也能防止意外驱动割刀。
但是,存在操作者不易操作设于杆握柄的锁止钮的问题。特别在操作者要使割刀沿地面移动时,多以握持手把的手为支点,使握持杆握柄的手移动。即,杆握柄不是相对于操作者停留在恒定的位置,而是靠近操作者或离开操作者。此时,在操作者例如重新握住杆握柄时,有时很难按压锁止钮。或者为了能够按压锁止钮,操作者有时必须以有些费劲儿的姿势握住杆握柄。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高设于杆握柄的锁止钮的操作性。
利用本实用新型实现的割灌机包括:主杆;割刀,其配置在主杆的前端;原动机(例如电动机、发动机),其配置在主杆的后端,驱动割刀;手把,其自主杆的中间位置延伸出来,能由操作者握持。在主杆上设有能由操作者握持的杆握柄。在杆握柄上设有:驱动开关,其用于驱动割刀;锁止钮,其用于防止驱动开关的误操作。该割灌机的特征在于,该锁止钮具有供操作者按压的按压面,该按压面的最大尺寸比主杆的直径大。
这里,在锁止钮的按压面为大致四边形的情况下,该按压面的最大尺寸是指该四边形的对角线的尺寸,在锁止钮的按压面为圆形的情况下,按压面的最大尺寸是指该圆形的直径的尺寸,在锁止钮的按压面为长圆形或椭圆形的情况下,按压面的最大尺寸是指该长圆形或椭圆形的长轴的尺寸。换言之,也可以说按压面的最大尺寸是与按压面外接的外接圆的直径。
操作者在握持住杆握柄时,借助杆握柄握持主杆。关于这一点,在本实用新型的割灌机中,根据主杆的直径设计锁止钮的按压面。特别是,比主杆的直径大地设计按压面的最大尺寸,因此即使在操作者从各个方向握住了杆握柄的情况下,操作者也能容易地按压锁止钮。这里,杆握柄的最小直径是操作者能做操作的手指的位置标的,杆握柄的最小直径比主杆的直径稍大。
采用上述的割灌机,操作者能够不用在意锁止钮的位置地使旋转的割刀沿地面大幅移动,因此能够高效率地修剪草木。
采用上述的割灌机,在锁止钮中设有第1柱部和第2柱部,该第1柱部和第2柱部沿锁止钮的按压方向延伸,并且以能相对于杆握柄滑动的方式受到杆握柄支承,第1柱部和第2柱部隔着主杆彼此位于相反侧。
采用上述的割灌机,第1柱部与第2柱部之间的距离比上述按压面的最大尺寸大。
采用上述的割灌机,驱动开关配置在杆握柄的下表面上,锁止钮配置在杆握柄的侧面上。
采用上述的割灌机,在主杆上还设有环形手把,杆握柄设在环形手把与原动机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的割灌机的整体的图。
图2是表示右握柄的右侧面的图。
图3是表示右握柄的左侧面的图。
图4是表示右握柄的前表面和左侧面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优选锁止钮具备沿锁止钮的按压方向延伸的第1柱部和第2柱部。优选在该情况下,以能使第1柱部和第2柱部滑动的方式利用杆握柄支承第1柱部和第2柱部,并且第1柱部和第2柱部隔着主杆彼此位于相反侧。在该结构中,锁止钮受以较大的距离彼此分开的第1柱部和第2柱部支承。结果,即使锁止钮相对大型,锁止钮也不会摇晃,能够实现锁止钮的顺利的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牧田,未经株式会社牧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900011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