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热量输送单元和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90001231.X | 申请日: | 201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74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大沢健治;鹤田克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莫列斯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F28D15/04;F28D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楼仙英;邵桂礼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量 输送 单元 电子 装置 | ||
1.一种热量输送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输送单元(1)包括:
上板(2);
下板(3),其与所述上板(2)相对;
内部空间(4),其由所述上板(2)和所述下板(3)形成,所述内部空间可操作以将制冷剂密封于其中;
多条路径(5),其在第一方向上分隔所述内部空间;及
多个沟槽(10),其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41)的底部表面上;
其中:
所述多条路径(5)和所述多个沟槽(10)通过毛细管通道(12)和(13)在一部分区域处彼此连接;并且
所述多条路径(5)和所述多个沟槽(10)通过分隔壁(11)而在另一部分区域处彼此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量输送单元(1),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板(2)具有板状形状并且包括上板(2)侧的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空间具有板状形状;
所述下板(3)具有板状形状并且包括下板侧的第二空间,所述第二空间具有板状形状;
所述多条路径(5)形成在所述上板侧的所述第一空间中;及
所述多个沟槽(10)经由所述分隔壁(11)而与所述多条路径(5)相对,并且形成在所述下板(3)侧的所述第二空间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量输送单元(1),其特征在于,每条路径(5)与所述多个沟槽(10)中的一个或多个沟槽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量输送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沟槽(10)形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量输送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路径(5)和所述多个沟槽(10)包括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端部的第一端部部分(21),以及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端部的第二端部部分(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量输送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通道(12)和(13)分别具有所述第一端部部分(21)和所述第二端部部分(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量输送单元(1),其特征在于,每一分隔壁(11)包括多个内部通孔(4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量输送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内部通孔(42)形成所述毛细管通道(12)和(1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量输送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路径(5)和所述多个沟槽(10)中的至少一个的角落部分被斜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量输送单元(1),其特征在于,金属电镀在至少所述多条路径(5)和所述多个沟槽(10)中的表面上执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量输送单元(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路径(51),其中所述制冷剂能够从一条路径(5)移动到另一条路径(5)。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量输送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路径(12)和(13)在所述第一端部部分(21)和所述第二端部部分(22)处连接所述多条路径(5)和所述多个沟槽(1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量输送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在所述第一端部部分(21)处接收来自所述加热元件(20)的热量以蒸发。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量输送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的制冷剂在所述多条路径(5)中从所述第一端部部分(21)扩散到所述第二端部部分(22)。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量输送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的制冷剂在所述第二端部部分(22)处冷凝。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热量输送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的制冷剂经由所述毛细管通道(13)从所述多条路径(5)流通到所述多个沟槽(10)。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热量输送单元(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沟槽(10)上流通并且冷凝的所述制冷剂在所述多个沟槽(10)上从所述第二端部部分(22)移动到所述第一端部部分(21),并且在所述第一端部部分(21)处进一步从所述多个沟槽(10)流通到所述多条路径(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莫列斯公司,未经莫列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9000123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