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床联动驱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00296.3 | 申请日: | 2011-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3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周勤勇;杨建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金杨新型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1/14 | 分类号: | B30B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张诗琼 |
地址: | 21411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床 联动 驱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壳的冲压生产设备,具体的说是电池壳冲压生产设备中的冲床联动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电池生产采用的冲压工艺,一般分为七个工艺环节。对于小型的电池壳,如五号、七号电池的电池壳,由于形状较小,采用一台冲床就可以实现七个工艺环节的冲压。
而汽车等使用的大型电池壳,采用常规的冲压设备,一台设备不能完成七个冲压环节,常用的做法是每个工艺环节使用一台独立的冲压设备,相邻两个工艺之间采用人工或者机械传动的方式进行生产。采用七台冲压设备,本身就是一种结构成本的浪费,每台设备会占用独立的空间,这样也会增大厂房的占地面积,而与此同时,七台设备由于每台设备的冲压水平参差不齐,七台设备一起流水作业的过程中,也就更容易增大废品率。
基于上述问题,本公司经过研制,开发出一台设备即可实现七个工艺环节生产的、可生产汽车电池壳的大型电池壳冲床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生产汽车电池壳的大型电池壳冲床设备的冲床联动驱动机构。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冲床联动驱动机构,包括主动轴,所述主动轴同时驱动一凸轮轴和一从动轴,在凸轮轴上安装有凸轮,并由凸轮驱动摇杆摆动;在从动轴上安装两个凸轮,分别为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第一凸轮为偏心凸轮,第一凸轮的侧面设置 有端面凸轮槽,端面凸轮槽连接一传动块,第一凸轮的圆周运动转变为传动块的上下往复运动;第二凸轮的圆周设置有圆周凸轮槽,圆周凸轮槽驱动传动杆运动,第二凸轮的圆周运动转变为传动杆的纵向往复运动。
所述传动块呈T形,传动块的上部横梁的两端分别通过滑槽连接扭转杆,所述扭转杆的末端通过一套头连接在联动杆上,并且套头与联动杆间隙配合,并在联动杆与套头的连接端设置有一定距离的滑动段;所述联动杆上设置有若干个摆块,所述摆块的末端嵌入传动杆的嵌槽内,所述嵌槽覆盖摆块的摆动幅度范围,使摆块在转动过程中一直位于嵌槽内,由摆块驱动机械手。
经过上述设计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一个主动轴同时驱动多个凸轮做不同的运动配合,进而实现冲压机床联动的效果。可以通过一个电机驱动冲压过程中的全部七个工艺环节,相比于常用的每个冲压机床配备一个电机,总共需要七台电机设备而言,本专利的效果非常显著,可以节省很大的人力物力资源,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采用一个电机驱动三组凸轮进行配合的结构特点,设计巧妙,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冲床联动驱动机构的结构图;
图2是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的侧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冲床联动驱动机构,包括主动轴1,所述主动轴1同时驱动一凸轮轴2和一从动轴3,在凸轮轴2上安装有凸轮4,并由凸轮4驱动摇杆5摆动;在从动轴3上安装两个凸轮,分别为第一凸轮6和第二凸轮7,第一凸轮6为偏心凸轮,第一凸轮6的侧面设置有端面凸轮槽8,端面凸 轮槽8连接一传动块11,第一凸轮6的圆周运动转变为传动块的上下往复运动;第二凸轮7的圆周设置有圆周凸轮槽9,圆周凸轮槽9驱动传动杆12运动,第二凸轮7的圆周运动转变为传动杆12的纵向往复运动。
所述传动块呈T形,传动块的上部横梁的两端分别通过滑槽连接扭转杆,所述扭转杆的末端通过一套头连接在联动杆上,并且套头与联动杆间隙配合,并在联动杆与套头的连接端设置有一定距离的滑动段;所述联动杆上设置有若干个摆块,所述摆块的末端嵌入传动杆的嵌槽内,所述嵌槽覆盖摆块的摆动幅度范围,使摆块在转动过程中一直位于嵌槽内,由摆块驱动机械手。
经过上述设计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一个主动轴同时驱动多个凸轮做不同的运动配合,进而实现冲压机床联动的效果。可以通过一个电机驱动冲压过程中的全部七个工艺环节,相比于常用的每个冲压机床配备一个电机,总共需要七台电机设备而言,本专利的效果非常显著,可以节省很大的人力物力资源,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采用一个电机驱动三组凸轮进行配合的结构特点,设计巧妙,工作效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金杨新型电源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金杨新型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02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