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池塘凤眼莲漂浮带净化养殖水体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000825.X 申请日: 2011-01-05
公开(公告)号: CN102583748A 公开(公告)日: 2012-07-18
发明(设计)人: 陈有光;段登选;鹿杨;王俊鹏;靖莹;田功太;张明磊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2F3/32 分类号: C02F3/3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50013 山***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池塘 凤眼 漂浮 净化 养殖 水体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属水产养殖领域,涉及水产养殖生态池塘水体的净化方法,具体地说是在淡水养殖池塘中构建水生植物漂浮带,利用漂浮植物的吸收、化感和光合作用达到池塘养殖水体原位净化的目的。

背景技术  我国池塘养殖业得到迅猛发展,不仅为解决城乡居民“吃鱼难”的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池塘养殖业本身已经成为改善农村经济结构,解决农民就业和脱贫致富的强势产业。

据2009年山东省渔业统计年鉴,2009年全省淡水水产品产量127.2万吨,其中淡水捕捞12.8万吨,淡水养殖114.4万吨。淡水池塘养殖,以其面积、产量在总量中仍然占据的重要位置,是我省淡水水产品的主体。随着我国人口增长,为减少人们对粮食需求压力,特别是对动物蛋白的需求方面,仍将显示出不可替代作用。然而,池塘养殖业迅速发展的背后,养殖业本身暴露出的问题令人担忧。现行的池塘养殖模式多从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出发,品种搭配不够合理,生产方式单一,以水、电、饲料、肥料、药品等的高消耗、高投入来换取高产出,导致池塘水体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病害暴发,药物滥用,产品质量下降,出口贸易受挫等一系列严峻问题。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水产品安全和养殖水域生态安全问题突出,已严重影响到我国池塘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在我省泥鳅的养殖主要是开放式池塘养殖模式。开放式泥鳅养殖在国内以我国北方地区的池塘养殖比较多见,常采用以“韩国模式”,其特点养殖密度大、产量高。但是泥鳅养殖池塘多为长方形,长边较长,水体交换能力较差;池塘深度较浅,泥鳅代谢产物容易在池塘中积累,排污比较困难,而且夏季高温季节,水温容易达到34℃以上,影响泥鳅生长;由于泥鳅有上窜水面进行呼吸的特点,常规的增氧设备,如叶轮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等不能使用,使用时,很容易对泥鳅造成机械的伤害,无奈的情况下,只好采用增大进水量来维持水中的溶氧含量,使养殖能源消耗较高。池因此,泥鳅池塘养殖出现了水体交换量差、动力消耗大、水消耗和水温较高,养殖成本居高不下,以及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等原因,现在已成为泥鳅养殖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泥鳅养殖业的发展。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存在的原因和问题,在我国第十一五计划期间,我所技术人员根据泥鳅养殖的现状,研发了淡水池塘封闭式、微循环生态养殖系统,其中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每个池塘养殖水体进行分散原位处理了,针对池塘的池形较长、水体交换量较差;池深较浅,污物容易积累,不易降解和排除,进而造成了提水、增氧等动力消耗和养殖成本出现了居高不下局面等棘手的问题,进行潜心细致地研究,采用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成功地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该方法是根据漂浮植物——凤眼莲的生物特性,将凤眼莲引入养殖池塘,先后对凤眼莲的移植数量、遮盖面积、以及池塘设置和采收方法,进行了若干个水生植物净化试验和养殖生产试验,最终解决了泥鳅池塘的诸多的技术难题。在试验的基础上,摸索、研究和总结了一种池塘凤眼莲漂浮带净化养殖水体的方法。因此,本项发明目的就是降低池塘养殖自身污染,减少池塘排放,使池塘养殖达到节水、循环、生态、高效的目的。为泥鳅养殖绿色环保、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同时,也是为地方名特鱼类恢复与养殖,提供一种新颖有效的技术措施,该发明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科研人员的实践,总结归纳池塘凤眼莲漂浮带净化养殖水体的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池塘凤眼莲漂浮带净化养殖水体的方法,水生植物漂浮带由若干块竹竿框构成,每个竹竿框是由竹竿、填充的漂浮植物(如凤眼莲)、固定竹竿框的绳索以及锚固绳索(如尼龙绳)用的橛子四部分组成,将水生植物漂浮带放置在淡水池塘养殖水体中。凤眼莲漂浮带是由若干块竹竿框构成,采用绳索绑扎而形成带状结构。填充的水生植物为根须庞大的漂浮植物,如凤眼莲,占池塘养殖水面6%。水生植物漂浮带置于池塘养殖水体中的方式是沿池塘纵向进行均匀分布。每一条水生植物漂浮带填充一种漂浮植物,形成池塘单一型漂浮带;根据进水管和排水管形成的流向,沿池塘纵向进行均匀分布的水生植物漂浮带填充三种不同漂浮植物,形成池塘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漂浮植物组合型漂浮带。池塘单一型和组合型漂浮带形状均为长方形。凤眼莲每平方米湿重不要大于20kg。每次采收量为竹竿框全部植株数的1/4,最多不宜超过1/3。到了霜降时节,或气温下降到10℃时,及时将凤眼莲漂浮带从养殖池塘中全部打捞出来。凤眼莲越冬留种时,选择生长健壮、葫芦大、根多、株形紧凑、无病虫害的植株。气温升到5℃上升时,及时将凤眼莲漂浮带从放到室外进行扩大培养。放养初期生长缓慢,要及时捞除水中的青苔和杂草。

本发明的优点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未经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08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