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硅胶的连续押出、压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00926.7 | 申请日: | 2011-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1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林季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鑫永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3/24 | 分类号: | B29C43/24;B29C43/32;B29C43/34;B29C43/46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55 | 代理人: | 张雅军;顾以中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胶 连续 压延 方法 | ||
1.一种硅胶的连续押出、压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步骤:
(A)制备一台押出机及一台压延机,该押出机具有一支沿横向设置的押料管及一个安装在该押料管的押出模具装置,该押出模具装置包含一个流道,该流道具有一个入料口及一个出料口,该出料口的宽度大于该入料口的宽度,且由该入料口朝该出料口逐渐扩大,该压延机具有一对沿横向设置在该出料口一侧的压延滚轮,通过所述压延滚轮中心的一条轴线与该出料口的距离小于所述压延滚轮的半径;
(B)硅胶原料自该押料管输送至该押出模具装置,且经由该流道的出料口押出一个押出片,该押出片的宽度介于800mm~4200mm之间;
(C)该押出片经由所述压延滚轮进行压延作业,且压延出一个压延片,该压延片与该押出片的宽度比介于1.0~1.5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胶的连续押出、压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A)所制备的押出模具装置的流道的出料口与该入料口的宽度比值介于6~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胶的连续押出、压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A)所制备的押出模具装置还包含一个冷却单元,该冷却单元具有一个回绕在该流道上、下两侧的冷却孔道及一个能将冷却流体导入该冷却孔道的主机,该冷却孔道具有一个能引入冷却流体的引入口及一个能排出冷却流体的排出口,该步骤(B)是利用该冷却单元对流经该流道的硅胶原料进行冷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胶的连续押出、压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A)所制备的押出模具装置的该流道由一个下模面、一个与该下模面相对的上模面及两个分别衔接在该下模面与该上模面两侧之间的侧面所界定而成,该下模面与该上模面作表面粗化处理,该下模面与该上模面的表面平均粗度为0.5μm~5μ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硅胶的连续押出、压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A)所制备的押出模具装置的下模面与该上模面各通过镀覆一个铬层所产生,该铬层的厚度为0.1mm~0.8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胶的连续押出、压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A)所制备的押出模具装置还包含有一个下模座及一个能相对于该下模座开启或闭合的上模座,该下模座具有一个趋近于所对应的压延滚轮的下凹弧面,该上模座还具有一个趋近于所对应的压延滚轮的上凹弧面,且通过所述压延滚轮中心的轴线与该出料口的距离不大于所述压延滚轮的半径的五分之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胶的连续押出、压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A)所制备的压延机还具有一个能对所述压延滚轮喷出水雾的喷雾单元,该步骤(C)所述压延滚轮对该押出片进行压延作业时,利用所述喷雾单元对所述压延滚轮的周面喷出水雾。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硅胶的连续押出、压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押出片的厚度介于0.5mm~20mm之间,该压延片的厚度不大于该押出片的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鑫永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鑫永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092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