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相制备无碳球形纳米磷酸铁锂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01475.9 | 申请日: | 2011-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3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常照荣;刘瑶;李苞;汤宏伟;赵海丽;黄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25/45 | 分类号: | C01B25/45;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3007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球形 纳米 磷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是制备出无碳球形纳米磷酸铁锂的方法。
背景技术
磷酸铁锂理论容量170mAh/g,放电电压3.4V,具有优良的安全性能和循环性能,而且该材料的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对环境无污染,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动力锂离子电池材料,成为近年来开发研究的热点。然而,磷酸铁锂本身也存在着一些缺陷,第一是其特殊的结构阻碍了锂离子的脱嵌速率;第二是电子导电性能差,导致高倍率放电性能较差;第三是振实密度低,直接影响到电池的比体积容量。根据上述的缺陷,人们通常采用掺杂C、Ag、Cu等微粒来改善颗粒间的导电性能,通过掺杂Mg、Mn、Cu、Ti等离子以及减小磷酸铁锂粒径来改善材料的锂离子传导性能。但是粒径的减小将会造成振实密度的降低,因此,如何兼顾二者使制备的材料既有细小的粒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振实密度称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通常提高振实密度大多采用特殊的工艺来改变磷酸铁锂颗粒的形貌,使之呈现出球形形貌。申请号为200410103485.3的发明专利“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高密度球形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中,将铁源、磷源和碱溶液与氨水等络合剂分别用泵连续输入带搅拌的反应器中,控制物料的流速、pH和反应温度等得到球形磷酸铁前驱体,再经较长时间的高温热处理得到颗粒经为7-12μm的球形磷酸铁锂粉体。申请号为200910102323.0的专利“球形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中,将铁盐、锂盐、磷酸盐以及掺杂金属化合物在溶剂中搅拌溶解后,烘干和压块,置于惰性气体中在600-900℃条件下烧结8-25h,得到的烧结物在经球磨后进行喷雾干燥二次物理造球,所需温度为600-900℃,压力为0.2-0.8MPa,得到粒径为1-5μm的球形磷酸铁锂粉体。上述两种方法是先将物料制成球形前驱体,然后在高温烧结,前驱体制备工艺复杂,且均需要后续高温较长时间的处理,制备的球形磷酸铁锂粒径较大,不利于锂离子在颗粒内部的传导,直接影响到材料的倍率性能。李颖等人在文献“共沉淀法制备球形LiFePO4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J]天津化工,2007,21(3):27-29提出了一种液相共沉淀法,将亚铁盐和磷酸配成稀溶液加入抗坏血酸和酒石酸后,在搅拌下逐渐 加入氢氧化锂溶液,用氨水控制pH,反应后陈化6h,得到前驱体,然后在前躯体中加入葡糖在350℃惰性气体中烧结8h,再在600℃烧结6h,得到粒径为0.5μm的球形磷酸铁锂粉体。该方法虽然可以得到粒径较小的球形磷酸铁锂粉体,但是前驱体仍然需要较长时间的高温处理。申请号为200910109105.x“无碳纳米磷酸铁锂及其制备方法”中,将Li2CO3、Fe(NO3)3、NH4H2PO4与苹果酸类的络合剂混合并溶于水,所得混合浆料球磨10h,干燥20h后粉碎,将粉碎的前驱体物料在空气中400℃热处理10h,然后置于惰性气体中500℃烧结24h。该方法前驱体处理复杂,后续热处理和烧结过程时间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液相合成为主,短时间高温球化为辅的合成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在常压液相中快速生成纳米磷酸铁锂晶粒,然后经500-700℃热处理1-5h就可以制备粒径为50-400nm的球形磷酸铁锂粉体。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一种液相制备无碳球形纳米磷酸铁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
(1)溶液配制,按Fe∶P摩尔比为1∶1.配制可溶性二价铁盐和磷酸混合水溶液,可溶性二价铁盐选自硝酸盐、硫酸盐和盐酸盐和醋酸盐的任一种;
(2)化学反应,先将上述混合溶液放入有回流装置的反应器中后,加入高沸点极性有机溶剂,加入量与溶液的水含量体积比为0.5-2∶1,加入晶体生长抑制剂,加入量为可溶性二价铁盐和磷酸混合水溶液质量的0.05-3%,搅拌下加入0.5-3mol.L-1氢氧化锂溶液,至反应液的pH值在6-7,然后加热至溶液沸点反应0.5-3h,生成物经常规的过滤、洗涤和真空干燥得到纳米磷酸铁锂粉体;
(3)将生成的纳米磷酸铁锂粉体置于通有惰性气体保护的高温炉内,温度控制在500-700℃之间,优选600℃,晶化和球化时间为1-5h,优选2-3h,冷却后粉碎即可得本发明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师范大学,未经河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14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