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硫代二硫烯镍配合物及其制法和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01635.X | 申请日: | 2011-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4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发明(设计)人: | 胡亮;秦洁;周南;左景林;游效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95/04 | 分类号: | C07D495/04;C07C211/63;C07C209/68;H01S3/11;H01S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黄嘉栋 |
地址: | 21009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硫代二硫烯镍 配合 及其 制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镍的二硫烯配合物,也涉及近红外激光调 Q 染料和激光防护材料。
背景技术
近红外吸收染料是一类重要的功能染料, 主要是指吸收波长落在近红外区(>700 nm)的功能染料, 包括菁类、酞菁类、金属配合物类、醌型、偶氮类等。由于价廉、稳定性好、制作简单、对环境友好以及应用前景广阔等优势,它们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二硫烯型金属配合物是近红外染料的一种,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以来, 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参见:(a) K. H. Drexhage and U. T. Muller-Westerhoff, IEEE J. Quantum Electron, QE-8, 1972, 759; (b) C. S. Winter, S. N. Oliver, R. J. Manning, J. D. Rush, C. A. S. Hill and A. E. Underhill, J. Mater. Chem., 1992, 2, 443; (c) F. Bigoli, P. Deplano, F. A. Devillanova, U. Lippolis,P. J. Lukes, M. L. Mercuri, M. A. Pellinghelli and E. F. Trogu, J. Chem. Soc., Chem. Commun., 1995, 371; (d) M. Arca,F. Demartin, F. A. Devillanova, A. Garau, F. Isaia, F. Lelj, V. Lippolis, S. Pedraglio and G. Verani, J. Chem. Soc., Dalton Trans., 1998, 3731]。这类金属配合物通过分子修饰等手段可以使最大吸收峰λmax在600~1400 nm甚至更高的波段内移动[参见:(a) J. L. Zuo, T. M. Yao, F. You, X. Z. You, H. K. Fun and B. Yip, J. Mater.Chem., 1996, 6, 1633; (b) 杨小兵,丁松涛,杨裕生等,有机化学,2002, 22, 33]。它们一般光热稳定性较好,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空气稳定性。作为一种有效的红外吸收剂, 二硫烯型金属配合物不仅可以作为染料及涂料,而且还可以作为透明材料的红外线吸收剂, 其特殊的光、电、磁性质在液晶、超导、激光调 Q 和防护材料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参见:(a) M. Bousseau, L. Valade, J.-P. Legros, P. Cassoux, M. Garbauskas and L. V. Interrante, J. Am. Chem. Soc.,1986,100, 1908; (b) A. E. Pullen and R.-M. Olk, Coord. Chem. Rev.,1999, 211, 188]。
激光调 Q 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是激光发展史上的重要突破。激光器通过调 Q 可以获得窄脉宽、高峰值功率的巨脉冲。这种巨脉冲的获得,推动了激光加工、测距、雷达、高速照像及强光光学等许多技术领域的发展。用作调 Q 染料的必要条件是:① 染料对激光波长应有强烈的饱和吸收特性,即染料吸收峰中心波长要与激光器的激射波长基本吻合;②染料吸收带宽Δδ尽量窄,否则会影响 Q 开关效率;③染料应具有良好的光化学稳定性;④要有适当的饱和光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16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识别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临床检查数据的精度管理系统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