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互动组合悬臂升降脚手架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01678.8 | 申请日: | 2011-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7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范增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增林 |
主分类号: | E04G3/30 | 分类号: | E04G3/30;E04G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44606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互动 组合 悬臂 升降 脚手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属于一种建筑施工用的脚手架,特别涉及一种固定在高层建筑物房梁上的脚手架
背景技术
传统的脚手架一般都是用钢管扣件等材料从地面开始搭建,直到与建筑封顶为止,这种结构需要大量的材料和人工,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显得弊端特别大。近年来为克服传统脚手架的缺点,出现了一些新的改进。如专利号200420026604.5的中国专利“高层建筑拄箍式升降脚手架”、专利号ZL200320123230.4的中国专利“可分段式整体提升脚手架”专利号2006200070240的中国专利“一种悬臂升降脚手架”等。这些技术都克服了传统脚手架从地面开始搭建直到建筑物项部的缺点,把脚手架固定在建筑物的柱子、墙上或房梁上,确实节约了一些材料和人工,但是作为固定脚手架的柱子、墙或房梁都给新结构的应用带来了新的问题:如柱子跨度太大,墙的强度不够,房梁与房梁之间的高度太高给施工带来不便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行脚手架费料费时、繁重、不安全等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互动组合悬臂升降脚手架,1、将脚手架做成固定的现代化的标准产品――支撑系统、工作台、升降系统:支撑系统是连接工作台与房梁的谋体,是工作台的承重设备,工作台由三至九个工作层面组成一组,两组(轨道、滑轮各1)组成一个单元,若干单元联合组成脚手架。组与组之间由滑轮和轨道活动连接;单元与单元之间也是由滑轮和轨道活动连接。当两端的轨道工作台固定在建筑物房梁上时,滑轮工作台在升降系统作用下能升降,当两端的滑轮工作台固定在建筑物房梁上时,轨道工作台在升降系统件用下又能升降。升降系统即是提升设备、又有支撑、固定工作台的功能、同时也是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2、以建筑物的房梁为脚手架的受力点、利用道房梁来支撑脚手架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它由支撑系统、工作台和升降系统构成,支撑系统由悬臂杆、撑杆、卡钳和活扣等构成。工作台由架脚杆、架横杆、架侧杆、脚手板、液压缸、支承阀、支承杆等构成。提升系统由液压站,液压缸,操作台、支承阀、支承杆等构成。将架横杆、架侧杆焊接成工作台的层面板,脚手板固定在层面板上,并将其分成两个等份,一半与架脚杆、单边扣件,滑轮、支承阀组成一个有三至九个层面的滑轮工作台,另一半与轨道、支承杆,活扣等组成一个有三至九个层面的轨道工作台。安全护栏固定在架横杆和架脚杆上 ;或三至九个工作台的外侧并高于安全线。滑轮工作台的中间层的架侧杆中间装有液压缸,中、下两层的架侧杆上装有支承阀。将所有的滑轮工作台和轨道工作台交替排例绕建筑物一周使其成为活动连接。轨道工作台的轨道部分高出滑轮工作台一个楼层高度。卡钳固定在房梁上,悬臂杆固定在卡钳上,撑杆一端通过活扣与悬臂杆连接,另一端与下一层楼房上的卡钳固定,工作台置于两悬臂之上。滑轮工作台的中间层由于液压缸、支承阀、支承杆的联合作用,即可固定在两层之间,又能在两层之间上下活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脚手架的任何部件都能在工厂用机器加工制造,做成标准的产品,以现代化的标准产品替代传统脚手架手工搭建的落后工艺,提高了产品的精度、减轻了劳动强度、加快了组装速度;2、以建筑物的房梁为脚手架的受力点、使脚手架与受力点始终保持最近距离,省工省料、提高了经济效益;3、排除了高空作业,架子工始终在工作台上或建筑物内操作,提高了安全系数,4、对建筑物没有任何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提升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5-1是本发明滑轮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2是本发明轨道工作台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挂钩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活扣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卡钳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的附图标记:悬臂杆1;撑杆2;卡钳3,单边扣件4,液压站5,活扣6,架脚杆7,操作台8,架侧杆9,架横杆10,脚手扳11,安全护栏12,液压缸13,支承阀14,支承杆15,挂钩16,滑轮18,轨道19,房梁22。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增林,未经范增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16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表面防护处理工艺
- 下一篇:清除蔬果表面公害农药的中药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