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纺纱机中的锭子制动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01687.7 | 申请日: | 2011-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1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坪井将嘉;藤井能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主分类号: | D01H7/22 | 分类号: | D01H7/2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群峰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纺纱机 中的 锭子 制动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纱机中的锭子制动设备。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2006-200121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纺纱机中的锭子制动设备,具有锭子台架,锭子的下部被固定至锭子台架。锭子下部被通过成形为用于制动杆支撑元件的法兰固定至锭子台架并且具有作为支撑件用于旋转锭子的轴承。锭子具有制动环。制动杆被通过制动杆的枢轴销可枢转地支撑在法兰上用于在释放位置和制动位置之间枢转。锭子制动设备具有至少一个可与锭子接触的制动衬片。制动杆具有用于根据制动位置稳定制动杆位置的锁定设备,制动位置与制动衬片的磨损程度无关并阻止制动杆枢转。
制动杆通过手动操作被从释放位置到制动位置枢轴安装在枢轴销上,锭子的枢转在制动位置停止。设置在制动杆锁定设备内的锁定表面被压向锭子台架的表面,由此将制动杆锁定在制动杆的制动位置。制动杆可以通过手动操作被从制动位置到释放位置枢轴安装在枢轴销上。
在操作纺纱机期间发生纱线断头时,纺纱操作即被中断并且需要在恢复纺纱操作之前进行纱线接头。为此,要通过将制动杆转动到其制动位置使纱线断头处的锭子临时停止。然后,为了进行纱线接头操作,可能必须要移除锭子上的线轴。
在移除线轴时,锭子会由于线轴和锭子之间的滑动摩擦而与线轴一起向上移动。在根据上述公开文献的制动设备中,制动衬片的制动部分相对于枢轴销被设置在锭子侧。因此,在锭子向上移动时,制动杆被迫使向释放位置转动,由此可能会释放制动。在制动衬片和锁定设备通过制动杆的重复使用而被磨损时,由制动杆完成的制动就可能会由于从锭子上移除线轴而被轻易地释放。
本发明涉及提供一种纺纱机的锭子制动设备,该设备在移除线轴时不会释放由制动杆完成的制动。
发明内容
一种纺纱机的锭子制动设备,包括整体与锭子一起旋转的制动环以及用于通过与制动环接触而使锭子停止旋转的制动杆。制动杆包括一对钳臂、成形在钳臂上的制动部分以及枢轴,制动杆在制动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在枢轴上枢转,在制动位置时制动部分与制动环外周表面相接触,在释放位置时制动部分离开制动环外周表面。制动杆进一步包括锁定部分,锁定部分在制动杆处于制动位置时在制动环一部分上表面的上方突出。
本发明的其他应用和优点将根据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说明而变得显而易见,附图通过示例介绍了本发明的原理。
附图说明
在所附权利要求中详细地介绍了本发明被确信为具有新颖性的特征。参照对当前优选实施例以及附图进行的以下说明即可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示出了纺纱机的锭子制动设备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是图1中锭子制动设备的部分放大侧视图;
图3是图1中锭子制动设备的制动杆的透视图;
图4是图1中锭子制动设备的部分剖视的放大侧视图,用于描述锭子制动设备的操作;
图5是图1中锭子制动设备的放大平面图,用于描述锭子制动设备的操作;
图6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纺纱机锭子制动设备的制动杆的透视图;
图7是图6中锭子制动设备的部分剖视的放大侧视图,用于描述其操作;
图8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纺纱机锭子制动设备的制动杆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根据第一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5来介绍纺纱机的锭子制动设备(以下简称为锭子制动设备)。参照图1,锭子制动设备一般性地由附图标记10表示。锭子制动设备10包括锭子轨11、整体与锭子21一起旋转的制动环26以及用于通过与制动环26接触而使锭子21停止旋转的制动杆30。
图1中示出的锭子轨11沿纺纱机的纵向(或者说是沿垂直于图1中视图的方向)延伸。锭子轨11包括竖直部分13和支撑锭脚15的水平部分12,锭脚15沿纺纱机的纵向以均匀的间距被间隔开。锭脚15具有管16,管16具有孔17和法兰18,法兰18被设置在管16的上端并从管16径向向外延伸。管16穿过穿透锭子轨11的水平部分12成形的孔14并从水平部分12向下延伸。法兰18被支撑在锭子轨11的水平部分12的上表面12A上,而锭脚15在其水平部分12的下表面12B处通过螺母19被固定至锭子轨11。轴承20被设置在孔17内用于支撑锭子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未经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16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