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缓冲绊留索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02013.9 | 申请日: | 201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2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曾维希;吴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 |
主分类号: | B64F1/02 | 分类号: | B64F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周兵 |
地址: | 20003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 绊留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辅助飞机降落的缓冲绊留索。
背景技术
对民航业而言,航班安全着陆是其追求的首要目标,这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保障旅客与机组人员人身安全不受侵害的重要前提。作为飞机系统一部分的飞机起落架系统,就像飞机的脚一样,是民用飞机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飞机故障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由于起落架原因导致的。虽然维修人员很早就开始关注飞机起落架系统的安全问题,但现在对实际飞机起落架系统的故障检测主要还是在地面进行。如果飞机起落架在空中发生故障,目前只能通过紧急迫降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是这样飞机损毁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害。辅助飞机降落的装置需要逐步降低飞机的速度,最后让飞机停下来,这样的装置是人们所迫切希望研发出来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绊留索,该装置在飞机起落架在空中发生故障后飞机迫降时帮助飞机逐步降低速度,最后让飞机停下来,解决了人们一直想解决而又未能解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述的缓冲绊留索,包括弹性绳、与弹性绳一端固定连接的中间连接机构和至少两个弹簧机构;所述弹簧机构由筒体、设置在筒体一端的连接架和设置在筒体内的弹簧组成,所述弹簧一端连接连接架另一端从筒体未安装连接架的另一端穿出;所述中间连接机构上设有与弹簧机构数量相同的连接环,每个弹簧机构穿出弹簧的一端相应与一个所述连接环连接,设置连接架的一端与一固定柱桩相连接。
进一步说,所述弹簧机构为三个,分别为第一弹簧机构、第二弹簧机构和第三弹簧机构,所述中间连接机构上相对应的设有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和第三连接环,第一弹簧机构、第二弹簧机构和第三弹簧机构分别与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和第三连接环相连接;所述第一弹簧机构、第二弹簧机构和第三弹簧机构的弹簧的劲度系数逐渐增大,所述第一弹簧机构、第二弹簧机构和第三弹簧机构与所述中间连接机构之间的连接绳长度相同,与所述固定柱桩之间的连接绳长度逐渐增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缓冲绊留索的一端与辅助飞机降落装置的拉环相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在地面上的固定柱桩相连接。缓冲绊留索由弹性绳、与弹性绳一端固定连接的中间连接机构和至少两个弹簧机构构成,当缓冲绊留索受力后,弹性绳带动中间连接机构从而带动其中一弹簧机构受力,弹簧机构阻力越大,伸得越长,突破弹簧伸长极限后,弹簧断裂,此弹簧机构脱落;然后另一弹簧机构开始受力,重复前一弹簧机构减缓流程。多个弹簧机构重复对飞机辅助降落装置缓冲减压,让飞机慢慢停下来。本发明的意义在于通过该装置使得飞机在空中发生起落架故障时能够安全着陆,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缓冲绊留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弹性绳,2.中间连接机构,3.第三连接环,4.第二连接环,5.第一连接环,6.第三弹簧机构,7.第二弹簧机构,8第一弹簧机构,9.弹簧,10.筒体,11.连接架,12.固定柱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缓冲绊留索,包括弹性绳1、与弹性绳1一端固定连接的中间连接机构2和至少两个弹簧机构;所述弹簧机构由筒体10、设置在筒体10一端的连接架11和设置在筒体10内的弹簧9组成,所述弹簧9一端连接连接架11另一端从筒体10未安装连接架11的另一端穿出;所述中间连接机构2上设有与弹簧机构数量相同的连接环,每个弹簧机构穿出弹簧的一端相应与一个所述连接环连接,设置连接架11的一端与一固定柱桩12相连接。
进一步说,所述弹簧机构为三个,分别为第一弹簧机构8、第二弹簧机构7和第三弹簧机构6,所述中间连接机构2上相对应的设有第一连接环5、第二连接环4和第三连接环3,第一弹簧机构8、第二弹簧机构7和第三弹簧机构6分别与第一连接环5、第二连接环4和第三连接环3相连接;所述第一弹簧机构8、第二弹簧机构7和第三弹簧机构6的弹簧的劲度系数逐渐增大,所述第一弹簧机构8、第二弹簧机构7和第三弹簧机构6与所述中间连接机构2之间的连接绳长度相同,与所述固定柱桩12之间的连接绳长度逐渐增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未经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20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压自动平板防水闸门
- 下一篇:一种可移动式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