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幅中波紧急广播信息的插入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03368.X | 申请日: | 2011-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4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施玉海;杨明;戚武;冯海亮;王丰;刘春江;赵翮;马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H20/59 | 分类号: | H04H20/59;H04H20/36 |
代理公司: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专利中心 11010 | 代理人: | 梁军 |
地址: | 10086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幅 中波 紧急 广播 信息 插入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广播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幅中波紧急广播信息的插入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某些情况下,需要接收终端能够即时接收网络发来的紧急广播信息并呈现给用户,例如:
告警信息,例如:地震信息、火灾信息、水灾信息、台风信息等。
用户相关信息:如欠费信息、催缴费信息、储值卡充值成功信息等。
系统相关信息:如电子业务指南更新信息等。
这些信息与用户本身的利益密切相关,用户越早接收到越好。但是在通常情况下,用户不会总是接收紧急广播节目。他们可能会在收听其它广播节目或者不知情的时候没有及时开机接收紧急广播消息。
因此,如果使用以前的接收终端,在很多情况下,用户是无法及时接收紧急广播信息的,这就会造成用户无法即时得到信息,无法迅速做出反应。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调幅中波紧急广播信息的插入装置及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用户无法及时接收紧急广播信息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幅中波紧急广播信息的插入装置,包括:节目间隙侦测模块、延迟电路模块、双音多频编码模块和信令播发控制模块组成,其中,
所述节目间隙侦测模块,用于对输入的节目音频信号进行间隙侦测,当检出广播节目中大于第一预定时间长度的节目间隙期或者语句的间隙时,控制所述双音多频编码模块产生持续第二预定时间长度的双音多频紧急广播信令;
所述延迟电路模块,用于对输入的广播节目音频信号保持第三预定时间长度的时间延迟;
所述信令播发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双音多频编码模块按预定频度播发双音多频紧急广播信令;
所述双音多频编码模块,用于在所述节目间隙侦测模块的控制下产生持续第二预定时间长度的双音多频紧急广播信令并在所述信令播发控制模块的控制下按预定频度进行播发,在大于第一预定时间长度的节目间隙期中或者语句的间隙中插入所述双音多频紧急广播信令,与已延时第三预定时间长度的节目音频信号进行混合后输出。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纠错码模块,用于对插入的所述双音多频紧急广播信令进行纠错编码保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调幅中波紧急广播信息的插入方法,包括:
步骤A:对输入的广播节目音频信号保持第三预定时间长度的时间延迟;
步骤B:对输入的节目音频信号进行间隙侦测,当检出广播节目中大于第一预定时间长度的节目间隙期或者语句的间隙时,产生持续第二预定时间长度的双音多频紧急广播信令并按预定频度进行播发;
步骤C:在大于第一预定时间长度的节目间隙期中或者语句的间隙中插入所述双音多频紧急广播信令,与已延时第三预定时间长度的节目音频信号进行混合后输出。
进一步地,在插入所述双音多频紧急广播信令前还包括:
对所述双音多频紧急广播信令进行纠错编码保护。
其中,所述第二预定时间长度是根据CCITT规定的双音多频信号持续的时间长度确定的,取值范围为40毫秒~50毫秒;所述第一预定时间长度和第三预定时间长度需要根据第二预定时间长度确定。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在在广播节目音频信号的节目间隙期或者语句的间隙中插入双音多频编码的紧急广播信令,使得用户能够及时的收到紧急广播信息;同时,对DTMF紧急广播信号进行可选的纠错码保护,可进一步提高信令的抗干扰能力。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的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发明的原理。为了清楚和简化目的,当其可能使本发明的主题模糊不清时,将省略本文所描述的器件中已知功能和结构的详细具体说明。
首先,结合附图1对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未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33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