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捻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03693.6 | 申请日: | 2011-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6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新;王军;周大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阳化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1/241 | 分类号: | D01H1/241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32108 | 代理人: | 王楚云 |
地址: | 225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捻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纤行业进行丝线加捻用的直捻机。属于化纤生产中捻线工序加工的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化纤行业进行丝线加捻用的捻线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环锭加捻捻线机,应用比较普遍,工艺流程为丝条从丝架的筒管上垂直退下后,经过档丝棒和移纱装置的瓷环而送到给丝装置。给丝装置是由给丝罗拉和紧压罗拉组成,丝条通过给丝罗拉后再绕过瓷质导丝环,然后穿过尼龙钩卷绕到插在锭子上的圆盘直边筒管上。从而实现丝线的加捻,且双股线需经过初捻和复捻两道工序进行。
另一种是直捻机。
现有技术中的直捻机由两排锭子对称安装于钢板机架上,每排锭子有多节,每节有若干个锭子,每个锭子至少包括自上而下安装的成品卷装筒、卷线辊、匀捻器、锭罐、储纱盘、锭子马达,锭罐中有内纱卷装和内纱张力器,它还包括安装于钢板机架上的外纱纱架、外纱卷装、外纱张力器及导丝管,其工作过程是,内纱由置于锭罐中的锭罐纱提供,外纱由机器上部的外纱卷装经外纱纱架提供外纱,经过外纱张力器、导丝管,由锭子底部空心轴进入,从储纱盘将纱送出来,通过加捻盘的边缘面到达锭罐上方的纱线张力平衡器中。由于锭子的高速旋转而带动张力平衡器同步旋转,纱线在储纱盘上缠绕大约一周后,在锭罐周围自然形成一个旋转的气圈。内纱经过内纱张力系统沿锭子轴心线垂直向上到达旋转的张力平衡器,与外纱一起加捻,加捻后的线经过卷线辊,交叉卷绕在成品卷装筒上,完成整个过程。
现有技术中的直捻机锭子采用单锭电机驱动,实现了一步法加工工序,省去倒筒、运输工序;卷装大,重达10公斤,织造成本降低30%;生产成本降低30%。其不足在于,由于锭子采用单锭电机驱动,机器设备的电流负载大,节能效果差,需要加以改进。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节能效果好的直捻机。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直捻机,由两排锭子对称安装于钢板机架上,每排锭子有多节,每节有若干个锭子,每个锭子至少包括自上而下安装的成品卷装筒、卷线辊、超喂罗拉、匀捻器、锭罐、储纱盘,锭罐中有内纱卷装和内纱张力器,它还包括安装于钢板机架上的外纱纱架、外纱卷装、外纱张力器及导丝管,所述内纱由置于锭罐中的锭罐纱提供,所述外纱由机器上部的外纱卷装经外纱纱架提供外纱,经过外纱张力器、导丝管,由锭子底部空心轴进入,从储纱盘将纱送出来,通过加捻盘的边缘面到达锭罐上方的纱线张力平衡器中,内纱经过内纱张力器沿锭子轴心线垂直向上到达的张力平衡器,通过匀捻器与外纱一起加捻,加捻后的线经过卷线辊,交叉卷绕在成品卷装筒上,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分别安装于机架两端的电机、带轮,电机输出轴上装有电机传动带轮,传动带安装于电机传动带轮和位于机架另一端的带轮间,通过摩擦传动或啮合传动固定安装于各锭子下端的锭盘轴。
本发明通过电机及传动带同时传动位于同排的各锭子下端的锭盘轴转动,带动各锭子同时转动,节能效果明显。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位于机架顶端的电机、带轮中,其中至少之一安装于滑动式张紧装置上,该滑动式张紧装置包括滑轨、传动带张力调节螺丝,根据传动带张紧程度调整传动带张力调节螺丝并锁紧,从而调节电机或带轮在滑轨上的位置,保证传动带正常工作。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传动带一侧安装有张力轮。
张力轮保证传动带工作时保持一定的张力,保证了传动效果。
(四)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视)。
附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仰视方向的示意图。
附图中各序号分别为:1、电机;2、传动带;3、锭子;4、锭罐;5、内纱卷装;6、内纱张力器;7匀捻器、8、超喂罗拉;9、卷线辊;10、成品卷装筒;11、外纱卷装;12、外纱张力器;13、电机传动带轮;14、传动带张力调节螺丝;15、张力轮;16、锭盘轴;17、滑轨;18、带轮。
(五)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阳化纤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海阳化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36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