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确定典型储层最佳饱和度计算模型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03814.7 | 申请日: | 2011-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5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宁;王克文;武宏亮;冯庆付;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G01N15/08;G01N2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确定 典型 最佳 饱和度 计算 模型 方法 | ||
1.一种确定典型储层最佳饱和度计算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油气储层段的岩心、测井数据资料,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全直径岩心,并对所述全直径岩心进行微CT扫描及储层条件岩电实验;
根据所述岩心、测井数据资料,分析所述全直径岩心所在储层段的特性及孔隙结构特征,并利用微CT扫描结果,确定所述全直径岩心所在储层的类型;
根据所述全直径岩心所在储层的类型,选择饱和度计算模型的最佳形式;
根据所述岩电实验结果,确定所述饱和度计算模型的最佳形式中的待定参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典型储层最佳饱和度计算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微CT扫描结果,确定所述全直径岩心所在储层的类型的步骤具体包括:
利用微CT扫描结果定量刻画储层岩心裂缝、孔洞的发育情况,分析原生孔隙半径的大小及分布,确定孔洞之间的空间连通性;
根据定量分析结果,确定所述全直径岩心所在储层的类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确定典型储层最佳饱和度计算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岩心资料包括岩心的孔隙度、岩心的渗透率及岩心核磁T2谱;所述测井资料包括常规测井资料和成像测井资料。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确定典型储层最佳饱和度计算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层的类型包括:孔隙型、泥质-孔隙型、孔隙-裂缝型、孔隙-孔洞型、孔隙-裂缝连通孔洞型或孔隙-裂缝-孔洞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确定典型储层最佳饱和度计算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全直径岩心所在储层的类型,选择饱和度计算模型的最佳形式的步骤具体为:若所述全直径岩心所在储层为孔隙型储层,则饱和度计算模型的最佳形式为:
其中,I为岩石电阻增大率,Sw为油气层含水饱和度,p1、n1为待定参数,p1、n1为正数;
所述孔隙型储层的孔隙以原生粒间孔隙为主,孔隙尺寸分布均匀,均质性强,不含泥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确定典型储层最佳饱和度计算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全直径岩心所在储层的类型,选择饱和度计算模型的最佳形式的步骤具体为:若所述全直径岩心所在储层为泥质-孔隙型储层,则饱和度计算模型的最佳形式为:
其中,I为岩石电阻增大率,Sw为油气层含水饱和度,p1、p2、n1、n2为待定参数,p1、p2、n1为正数,n2为非负数;
所述泥质-孔隙型储层的孔隙以原生粒间孔隙为主,含有层状及分散泥质,或者除原生粒间孔隙外微孔隙发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381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