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墨盒、喷墨记录方法以及记录物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03931.3 | 申请日: | 200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3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小柳崇;竹本清彦;中泽千代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41J2/175 | 分类号: | B41J2/175;B41J2/21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李贵亮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墨盒 喷墨 记录 方法 以及 | ||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其母案申请的申请号:200810008786.6,申请日:2008.1.29,发明名称:墨盒、喷墨记录方法以及记录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墨盒、喷墨记录方法以及记录物,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形成具有金属光泽的涂膜的墨盒、喷墨记录方法以及记录物。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在印刷品上形成具有金属光泽的涂膜,有使用由黄铜、铝微粒等制成的金粉、银粉作为颜料的印刷油墨或金属箔的干式印刷、使用金属箔的热转印方法等。
但是,对于通过使用金粉、银粉的印刷油墨得到的涂膜,所使用的金属粉的平均粒径大小为10μm到30μm,虽然能够得到具有消光調的金属光泽,却很难得到镜面光泽。另外,对于使用金属箔的干式印刷、热复制的方法,是在印刷介质上涂布粘接剂,将平滑的金属箔紧压在该印刷介质上,使记录介质与金属箔密合加热,将金属箔和记录介质热熔着的方法。由此,为了能得到较良好的光泽,制造工序变多,且需在制造工序中要加压、加热,所以该记录介质仅限于耐热、耐变形的记录介质等。
近年,在印刷中应用喷墨的例子很多见,作为其中的一个应用例,有金属印刷。例如,在特开2002-179960号公报中,公开了在塑料的球形粒子表面形成金属膜,将含该颜料的油墨组合物通过喷墨印刷进行印字处理的技术(专利文献1)。但是,为了得到高金属光泽,必须将该球体变形成扁平状,且使表面光滑,该技术必须将用辊加压处理和加热处理同时进行。因此,在装置和制造工序避免不了复杂这一点上,记录介质仍受到限制。
另外,在特开2003-292836号公报中,也公开了使用通过分散金、银等贵金属胶体而形成的油墨组合物的技术(专利文献2和3)。但是,若优先考虑分散稳定性,将贵金属胶体的粒径变小到数nm~数+nm,此时,发现了由于等离子体激元(プラズモン)吸收而形成的发色,将贵金属胶体作为油墨组合物,得不到金属光泽。这种情况下,将涂膜干燥后,通过在150℃以上的加热处理,将胶体粒子熔着得到金属光泽。另一方面,若优先考虑金属光泽,将粒径变大时,降低了分散稳定性,不能避免凝集和沉降的问题,油墨组合物的保存寿命也显著降低。当然,以贵金属作为材料,油墨组合物的成本大大提高,只能应用于附加价值高的用途,不利于节约成本。
另外,对于已有的金属油墨组合物,有将金属颜料和色料混合作为一个油墨组合物的使用方法。但在该方法中,有下述原因造成印刷质量差:该方法在印刷时,将金属颜料和色料分离,油墨组合物在保存的过程中,只有金属颜料沉降、凝集,结果导致只有色料被记录介质吸收,而金属颜料单独残留在表面,从而形成了脱色、斑点等不均匀的图像。
【专利文献1】特开2002-1799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3-292836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3-3066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作为较廉价的金属材料着眼于铝并且通过构成为具有高金属镜面光泽的油墨组合物的墨盒,可在印刷品上形成具有任意色调的金属光泽的涂膜的墨盒。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以下观点:通过使用特定金属颜料的金属颜料分散液、油墨组合物、喷墨记录方法以及记录物,得到了具有现有方法不可能的高镜面光泽度的印刷品。本发明以上述观点为基础,提供下述发明。
[1]一种墨盒,其特征在于,含有:含金属颜料的油性油墨组合物以及选自含彩色颜料的彩色油墨组合物、含黑色颜料的黑色油墨组合物、含白色颜料的白色油墨组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以上的油性油墨组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39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稻快速遗传转化的方法
- 下一篇:空气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