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熔盐电解直接制备Mg-Zn-Zr合金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04447.2 | 申请日: | 201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14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韩伟;刘瑞国;张密林;张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C3/36 | 分类号: | C25C3/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 直接 制备 mg zn zr 合金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电冶金的方法。具体说是一种熔盐电解直接制备Mg-Zn-Zr合金的方法。
背景技术
镁合金被称为“绿色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与比刚度高、导热性好、机械性能及化学性质优良、可回收利用等优点,使其在航天、汽车、笔记本电脑、军事等领域有了很大的应用,并且其用量有大幅度增加的趋势。镁合金按是否含锆,可分为含锆镁合金和不含锆镁合金。
Mg-Zn二元合金的晶粒尺寸粗大,容易形成微孔,力学性能低,在工业上很少应用。Zr是Mg-Zn合金中最有效的晶粒细化元素,并能减缓合金元素的扩散速度,阻止晶粒长大,Mg-Zn-Zr系合金是应用较多的锻造和变形镁合金。在Mg-Zn合金中添加0.6%~0.8%的Zr,其晶粒尺寸可降至0.65~6.50μm,具有最大的细化晶粒和提高力学性能的作用。故含锆镁合金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目前Mg-Zn-Zr合金的生产方法多采用对掺法,是采用高纯锌、镁和镁锆中间合金在熔融状态下按一定比例对掺而成。这种方法生产流程长,工艺复杂,耗能高,合金成分易偏析,生产成本高。目前要获得质量良好的的Mg-Zn-Zr合金主要是通过真空熔炼方法制备,而此方法将加大Mg-Zn-Zr合金的熔炼成本,也对其设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已有技术中提出的对掺法制备合金,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0710046148.9的专利“Mg-Zn-Zr变形镁合金制备方法”中,公开了一种以工业纯镁在气体的保护下加热,待镁完全熔化后,加入工业纯Zn、Mg-Zr中间合金,待合金完全熔化后进行搅拌,使合金成分均匀,保温后加精炼剂进行精炼,精炼完毕再次保温,然后进行浇铸,将浇铸好的铸锭进行均匀化处理,在挤压机上进行塑性变形,挤压后将挤压锭放在热处理炉中进行退火热处理;专利申请号为200810236147.5,名称为“一种Mg-Zn-Zr-Nd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中公开了一种通过调整Zn、Zr含量和加入微量稀土元素Nd,采用电阻炉或反射炉进行熔炼,直接制备出具有高强度和耐腐蚀能力的铸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能降低能耗、制备的Mg-Zn-Zr合金成分均匀的熔盐电解直接制备Mg-Zn-Zr合金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将KCl、K2ZrF6在600℃的温度下进行干燥72小时,无水MgCl2、无水ZnCl2、KF在130℃温度下进行真空干燥24小时;将无水MgCl2、KCl、KF、K2ZrF6、ZrO2和无水ZnCl2按质量百分比为30%-45%、45%-55%、5-8%、5.3-15%、2-4%、1-2%,研细混合均匀后,在电解槽中加热溶化;以惰性金属钼(Mo)为阴极,石墨为阳极,电解温度510-630℃下,采取下沉阴极法,极距为4cm,阴极电流密度为3-12A/cm2,槽电压5.7-8.2V,经2-4小时的电解,在熔盐电解槽于阴极附近沉积出Mg-Zn-Zr合金。
本发明的理论依据为通过控制Mg2+、Zn2+、Zr4+的浓度和阴极电流密度,即可制备不同组分的镁锌锆合金。并且采用低共晶MgCl2-KCl熔盐为电解质,可在较低的温度下电解。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性进步主要体现于:本发明采用金属化合物为原料直接制备Mg-Zn-Zr合金,合金成分均匀;显著降低了热能耗,电解温度510-630℃,低于镁的熔点(650℃),远远低于锆的熔点(1852℃);缩短了生产流程,降低了熔炼成本,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分别是实施例7和6制备的合金样品的X射线衍射分析(XRD),XRD分析表明,合金由Mg相、Mg7Zn3相、Zr相组成。
图2a-图2d是实施例6制备的合金样品的电子扫描显微镜(SEM)(点扫描)及附带能谱仪(EDS)(对应点)分析。由EDS分析表明镁锌的化合物和单质锆都分布在晶界处。
图3a-图3d是实施例5制备的合金样品的电子扫描显微镜(SEM)(点扫描)及附带能谱仪(EDS)(对应点)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44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行波磁场发生器的定向凝固装置
- 下一篇:导电聚合物的界面聚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