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现代无烟平衡灸疗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05368.3 | 申请日: | 201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9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文远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2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现代 无烟 平衡 灸疗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领域,涉及我国传统的针灸技术,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现代中医医疗的灸疗器。
背景技术
易与天地准。易医同源。《周易》方法论的三大法宝是观象取物、比类取象、系统整体,其平衡观建立在对立统一基础上的。在自然界的平衡方面,《素问·气交变大论》曰:“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即太过者泻之,不及者补之,这是自然界的平衡机制。
宇宙大天地,人身小天地。平衡机制的存在,不分载体大小,皆遵循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规律。《黄帝内经》把比类取象的方法广泛地应用于中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素问·水热穴论》曰:“春者木始治……夏者火始治……秋者金始治……冬者水始治……”这都体现了人与天地,甚至与社会的密切关系。中医的指导思想是“整体衡动观”,唐孙思邈的研究方法是“方法同条,比类相附”,都深刻启示人体内脏气之间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体平衡则健康,失衡则不健康,修衡是赖于人体内部自身平衡机制实现的,修衡则健康。这,是生命科学。
心理学指出:“心”的一个含义是指人体内各种激素的总称,心理则是各种激素平衡状态的反应,人体内各种激素必须处于一个稳定和谐的状态,人才会健康。传统文化讲的“阴阳”表示人体激素的对称性,比如有使人激动的肾上腺素就有使人平静的内啡肽等。
研究汉语“祛病”之“祛”字发现:左右组合为有补有泻,才谓祛病,才能健康,不脱离平衡。目前,我国中医界刚建立的平衡医学专科是现代中医,就是通过针刺周围神经靶点达到让中枢神经靶轴来修复病变靶位的目的,平衡医学帮助人体自身增加调节激素平衡的能力,修复平衡则健康,是谓“治本”。
当前市场上虽然灸疗器很多,但都未对灸疗器进行平衡医疗方面的改造:将传统灸疗器改造成平衡灸疗器,利用平衡灸疗器与人体脏腑配属治疗,达到对人体保健、增强免疫、促进代谢、提高灸疗效果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建立在《周易》总结的方法论、《黄帝内经》总结的针灸基础理论及北京军区总医院专家组专家、全军平衡针灸中心主任王文远教授创立的现代平衡医学成果基础上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将传统灸疗器改制成现代平衡灸疗器,按世界卫生组织计算标准身高、体重,分类制成受灸者适度灸疗直径的施灸接触面、配合平衡针灸学涉及的针灸穴位治疗的灸疗器,达到增强免疫、促进代谢、提高灸疗效果的目的。如:男性身高180cm,体重70kg;女性身高170cm,体重60kg则制成接触面直径为3cm,然后在此基础上将本发明按不同人体身高、体重分制出多个不同直径长度的现代平衡灸疗器系列。
附图说明
无。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在传统灸疗器基础上改进而成。
具体实施方式一:
该发明的前端设计是一个施灸接触面,内有盒且能装艾灸条,盒与接触面间有自由活动的间隙。接触面的直径为3-9cm等等按不同人体质设计的不同大小的接触面直径,接触面有一个温度传感器和一个温度数字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二:
接触面与盒自由间隙能随温度传感器产生的温度信号按电脑既定程序调整内部间隙大小。
具体实施方式三:
中间为灸体部分,内部有电路传导装置和一个有杠杆设计的结构,能够安放滑动的重量块,使得施灸时自愿选择合适的接触面在人体上的重量。
具体实施方式四:
本发明的后端有一个电源开关和电源接口线,有一个交直流电的转换按钮。
本发明使用特点:
1)本发明需要针灸专业人士、经现代平衡灸疗器的使用方法培训后方能操作。
2)本发明造价不高、操作简单、安全,且易于推广。
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足疗、肩背疗、肘膝疗、颈疗、腰疗、内脏疗、疑难病疗、动物经穴治疗及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文远,未经王文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53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体废弃物焚烧消白烟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聚醚胺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