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致变色高分子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05499.1 | 申请日: | 2011-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5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黄育生;吴国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1/04 | 分类号: | C08L51/04;C09K9/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何青瓦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色 高分子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子组合物,特别涉及一种光致变色高分子组合物。
背景技术
一般欲在塑料表面印刷字体或设计图形,可透过多种方法实现,例如凹版移印(Pad Printing)方法、浸渍印刷(Impregnation Printing)方法与激光标记(Laser Marking)方法等。
其中,凹版移印方法之应用最为广泛,主要技术原理是利用一组字母铅字作为原始字模,通过自动机械将其上面刷上油墨以后,再将一组软橡胶块压在其上面,当抬起橡胶块时,字迹油墨就会转移到橡胶块上,然后再将橡胶块移到空格键盘上,将橡胶块按压于键盘上,油墨就被印到了键盘上;然而,其具有下述缺点:加工速度慢且成本高、所使用之溶剂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以及需要较高的设备投资等。
而浸渍印刷方法的主要原理为在转写薄膜或纸上使用具有升华性的墨水,并透过加热及加压的方式使墨水渗透进塑料内;然而,浸渍印刷方法具有制造成本高和工艺复杂的缺点。
另一方面,激光标记方法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激光束在物体表面烧出文字痕迹,其方法简单,相对前述方法成本较低且速度快,还能保持印刷材料之优良持久性且环保,因此激光标记方法在工业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现有应用于激光标记方法的光致变色材料,常应用于键盘或按键等组件,其特点是表面需标示文字或图形且常需按压或摩擦,而现有选用的激光标记方法材料为了保持表面印刷字体或设计图形与底基材的对比度,却无法兼具材料的抗压性与延展性,而易脆化或损坏导致缩减其生命周期,且使用的材料颜色种类受到限制,目前只有黑色与白色两种颜色,其中,常用的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ABS树脂)。
请参阅图1,该图为ABS树脂的化学式示意图,ABS树脂由两个不兼容之相,主要由聚丁二烯橡胶和(AN-SM)树脂相,由于两相之间折射率差异造成光散射效应,使材料丧失了透明性而为透明度较差的材料,而PMMA易脆。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兼具抗压力与良好延展性且又能保持一定变色相(对比度)的光致变色高分子材料,且能依照需求调配材料颜色,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致变色高分子组合物,其兼具抗压力与良好延展性且又能保持一定变色相(对比度),且能依照需求调配材料颜色。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致变色高分子组合物,该光致变色高分子组合物包括:一MABS树脂(Methyl methacrylate-Acrylonitril-Butadiene-Styrenencopolymer,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及一黑色色料。
优选地,该黑色色料为染料或颜料。
优选地,该黑色色料相对于该MABS树脂的重量比例为0.03%~0.1%。
优选地,该黑色色料为碳黑。
优选地,该光致变色高分子组合物进一步包括一第二树脂,该第二树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PMMA)、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或(甲基)丙烯酸C1-10烷基酯。
优选地,该MABS树脂相对于该第二树脂与该MABS树脂总量的重量比例为80%~99%。
优选地,该黑色色料相对于该MABS树脂与该第二树脂之树脂总量的重量比例为0.03%~0.1%。
优选地,该光为激光,该激光之波长介于355nm至1.06um之间。
优选地,该光致变色高分子组合物更进一步包含一第二色料。
优选地,该光致变色高分子组合物更进一步包含一助剂,该助剂为蜡。
优选地,该光使该光致变色高分子组合物由黑色变成白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透过将透明性和机械质量较好的MABS树脂与黑色色料进行合适的搭配作为光致变色高分子组合物,不但具有较好之抗压性与可延展性,还可以维持一定的色变效果,从而便于在塑料件表面形成效果较佳的文字、图案等,且通过添加第二色料,依实际需求自行调配所需的颜色,不需仅局限于黑色或白色基材。
附图说明
图1是ABS树脂的化学式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光致变色高分子组合物的实验流程示意图;
图3是实验所使用的材料的重量比例;
图4是图3所示材料对应的色相实验结果;
图5是图3所示材料对应的物性实验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54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