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导排系统反冲洗通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05723.7 | 申请日: | 201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44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詹良通;罗小勇;兰吉武;陈云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3/02;E03F3/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陈昱彤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填埋场 渗滤 液导排 系统 冲洗 通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导排系统防淤堵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导排系统的反冲洗通道结构。
背景技术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导排系统由碎石导排层、盲沟、收集管等组成,是垃圾填埋场衬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及时有效地排出垃圾渗滤液,控制衬垫层上的水头在30cm以内,从而减少渗滤液渗漏并保证填埋场安全运行。但是实际工程中发现填埋场运行数年后渗滤液导排层系统发生淤堵。造成淤堵的机理包括物理、生物、化学等作用,在导排渗滤液过程中粗颗粒过滤层表面及渗滤液收集管内首先会吸附悬浮颗粒形成沉淀物,之后活性有机物发酵形成生物膜,而后阳离子生成碳酸钙、硫酸盐等硬壳层,造成导排层孔隙体积减少、渗滤液收集管堵塞。渗滤液导排系统淤堵程度与渗滤液流通量有关,越靠近渗滤液收集管,单位面积流通量越大,淤堵越严重,淤堵最严重的地方是渗滤液收集管。在最初形成生物膜的阶段,淤堵物还是可以通过高压冲洗收集管的方式清洗掉,可避免形成硬壳层;一旦生物膜完全形成,开始生成碳酸钙沉淀时,这种无机膜将附着在颗粒表面和管内,很难清洗。渗滤液导排系统淤堵将直接导致填埋场内渗滤液水位升高,使底部衬垫层上的水头远远大于设计值。渗滤液水位过高减少了垃圾堆体的稳定性,加剧了渗滤液渗漏,这一切都使填埋场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为保证垃圾填埋场卫生、安全地运行以及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在设计阶段应该考虑填埋场运行过程中导排系统防淤堵问题和淤堵之后如何进行整治的问题。我国上世纪年代末建设的第一批填埋场由于设计相对落后,一般采用简易渗滤液导排系统,没有考虑淤堵的防治,造成已经有淤堵填埋场无法及时进行清理,最终完全被淤堵。目前,尚没有让冲洗设备进入渗滤液导排系统的通道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简单方便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导排系统反冲洗通道结构,该反冲洗通道结构能让冲洗设备进入渗滤液导排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导排系统反冲洗通道结构包括端头井、无孔管、三通管、反冲洗导向弯管、第一直管、第二直管和可拆卸式密封盖;端头井的侧壁上相向地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且端头井的侧壁上还设有与无孔管相匹配的通孔;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置于端头井内且第一直管位于第二直管的上方,第一直管、第二直管和无孔管通过三通管连通,且无孔管从通孔伸出端头井的侧壁以与渗滤液导排系统的收集管连接;第一直管的入口处安装有可拆卸式密封盖;反冲洗导向弯管固定安装于由第一直管、三通管和无孔管形成的通道内,且反冲洗导向弯管的一端置于第一直管内、另一端置于无孔管内。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可拆卸式密封盖由法兰接头和法兰管堵构成,所述法兰接头与第一直管密封连接,所述法兰管堵与所述法兰接头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将反冲洗导向弯管固定安装于由第一直管、三通管和无孔管形成的通道内,其中反冲洗导向弯管的一端置于第一直管内、另一端置于无孔管内;此外,无孔管从通孔伸出端头井的侧壁以与渗滤液导排系统的收集管连接,因此能够让冲洗设备(例如高压水管和喷头)进入渗滤液导排系统的收集管,从而可在淤堵物最初形成生物膜阶段、最终钙化形成硬壳层之前通过高压冲洗收集的方式冲散淤堵物。(2)由于使用时,渗滤液依次经本发明的无孔管、第二直管进入端头井后可对第二直管形成水封作用,并且可拆卸密封端盖对第一直管具有密封作用,从而在不进行反冲洗时可避免空气进入垃圾堆体内部,以维持填埋体中厌氧环境,同时避免填埋气中甲烷的浓度被稀释。(3)由于密封端盖为可拆卸式,因此能够方便地对渗滤液导排系统进行定期冲洗维护,防止导排系统淤堵,从而保持收集管道畅通,充分发挥其收集、疏排垃圾堆体中渗滤液的作用。(4)通过本发明通道结构,可有效地利用高压水流的反向冲力冲散淤堵物,避免渗滤液收集管道的淤堵,使渗滤液能够及时从垃圾堆体中排除,降低了垃圾堆体中的渗滤液水位,从而提高填埋场的安全稳定,降低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环境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反冲洗通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本发明反冲洗通道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反冲洗通道结构的反冲洗状态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57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