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酸铋-钨铁酸铅多铁陶瓷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06245.1 | 申请日: | 201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3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黄延民;刘来君;苏聪学;李芸华;方亮;胡长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26 | 分类号: | C04B35/26;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酸铋 钨铁酸铅多铁 陶瓷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酸铋-钨铁酸铅多铁陶瓷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子陶瓷领域。
背景技术
多铁性原是指具有铁电、铁磁或铁弹中两者或两者以上性能,现在也把反铁电性、反铁磁性及螺旋铁磁性包括进来,其中铁磁电材料近年来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铁磁电材料同时具有铁电性和磁性,可由电场诱导产生磁化,同时磁场也可以诱发电极化,此性质被称为磁电效应。这种磁和电的相互控制在信息储存、自旋电子器件方面,磁传感器以及电容-电感一体化器件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应用前景。
BiFeO3是少数在室温下同时具有铁电性和磁性的铁磁电材料之一,BiFeO3的磁结构为空间调制的不均匀的反铁磁自旋序,自旋按非公度正弦排列,周期约为62nm,导致各个离子的磁矩相互抵消,宏观上表现出弱的磁性,这就大大地限制了其应用。如果能够通过掺杂,打破其自旋排列的周期性,可以获得增强的磁性[Yao Wang,Ce Wen Nan,Applied Physics Letters,2006,89:052903.],并有可能获得大的磁电耦合效应,使其同时有铁电和铁磁性,它将会有更大的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了稳定BiFeO3的结构,增强其铁电-铁磁性能,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铁酸铋-钨铁酸铅多铁陶瓷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增加铁的含量来改善磁性,采用铁酸铋与钨铁酸铅复合形成固溶体以及高温入炉工艺,使其磁电性能和工艺性能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铁酸铋-钨铁酸铅多铁陶瓷的化学组成通式为:(1-x)BiFeO3-xPb(W1/3Fe2/3)O3,其中:0<x<0.4,x为摩尔分数。
具体制备方法为:
(1)将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铋、氧化铅、三氧化钨,按化学计量比为(1-x)BiFeO3-xPb(W1/3Fe2/3)O3,其中:0<x<0.4,x为摩尔分数。
(2)将步骤(1)配好的料放入球磨机中混料,要求混合均匀,得到球磨料;
(3)采用气流喷雾造粒机对球磨料进行造粒,得到颗粒直径为0.001~1毫米的粉体颗粒;
(4)将步骤(3)得到的粉体颗粒放入压机中压制成陶瓷坯体;
(5)将步骤(4)成型的坯体放入炉中排胶,排胶结束以后,随炉冷却,得到素片;
(6)炉子预先升温至750~1100℃,将素片放入烧结炉中,保温0.1~1小时,然后取出,制得铁酸铋-钨铁酸铅多铁陶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钨铁酸铅对铁酸铋进行掺杂,在基本上不改变体系中铁的含量的情况下,有效地改善了材料的稳定性和提高了材料的铁电性能。掺杂改性后,减少了氧空位,增强了绝缘性和铁电性,抑制杂相的出现,同时破坏螺旋磁结构,使材料呈现较好的铁磁性。同时采用高温入炉、短时间保温工艺,可以大大减少杂相的出现,改善了其工艺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0.96BiFeO3-0.04Pb(W1/3Fe2/3)O3陶瓷的介电温谱。
图2为本发明0.90BiFeO3-0.10Pb(W1/3Fe2/3)O3陶瓷的介电温谱。
图3为本发明0.65BiFeO3-0.35Pb(W1/3Fe2/3)O3陶瓷的介电温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62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