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模块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006356.2 申请日: 2011-01-05
公开(公告)号: CN102592518A 公开(公告)日: 2012-07-18
发明(设计)人: 陈东森;游俊贤 申请(专利权)人: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G09F9/35 分类号: G09F9/35;H05K7/14
代理公司: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代理人: 陈红;郑焱
地址: 中国台湾台*** 国省代码: 中国台湾;7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显示 面板 模块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有关于一种显示面板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电子、信息工业的迅速发展,其相关的产品亦日益精密。就目前个人计算机领域观之,除了寻求更高速、运算能力更强的计算功能的运算单元和各式各样外围设备的配合来满足使用者需求外,针对轻薄短小的可携式计算机亦为业界发展的重点领域。

以液晶显示器为例,其具有高画质、体积小、重量轻、低电压驱动、低消耗功率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故广泛地应用于可携式电视、移动电话、摄录放影机、笔记本型计算机、桌上型显示器等消费性电子产品中,成为显示器的主流。

应用于笔记本型计算机中的液晶显示器中,特别是粘贴有玻璃的全平面式显示面板模块,主要包含有后壳、前框以及液晶面板等部分。液晶面板组装于前框上。液晶显示器的后壳可以为塑料,并藉由射出成型的方式形成薄壳的外型;液晶显示器的后壳也可以为铝等金属材质,并藉由冲压的方式形成薄壳的外型。液晶面板与前框即可再固定至后壳上。另外,前框可包含有铰链(hinge),以与笔记本型计算机的主机部分连接。

然而,对于现有粘贴玻璃的全平面式显示面板模块来说,为了要固定液晶面板侧边的固定支架以及后壳/前框,光是单侧就大都需要两颗以上的螺丝来锁固。因此,不管是整体的制造成本(例如,螺丝、铜柱的材料成本),或是作业员的作业成本都无法得到有效的精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供一种显示面板模块,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一技术方面是一种显示面板模块,其主要是针对液晶面板侧边的固定支架的固定方式进行改良。其藉由在组装液晶面板于后壳时,先将液晶面板两侧的固定支架上端插入设置于后壳的卡持结构中,再将固定支架下端的铰链支架(hinge bracket)锁固于后壳上,以作为初步的固定步骤。接着,在后壳锁固螺丝至前框的螺柱时,同时利用特别设计于螺柱旁的肋条推挤液晶屏幕两侧的固定支架,进而更加强固定支架固定至后壳上的强度,无需另行设计螺柱单独锁固固定支架,并减少螺丝/铜柱以及作业成本。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一种显示面板模块包含有后壳、面板支架、前框以及锁固构件。后壳包含有壳本体、锁固孔以及卡持结构。锁固孔位于壳本体上。卡持结构设置于壳本体的内侧并毗邻锁固孔。面板支架包含第一端以及第二端。第一端受卡持结构卡持,并且第二端固定至壳本体的内侧。前框包含有框本体、锁固结构以及突出结构。框本体与壳本体卡合。锁固结构位于框本体上。突出结构设置于框本体的内侧并连接锁固结构,用以推挤面板支架的第一端。锁固构件用以经由锁固孔锁固至锁固结构,进而将壳本体锁固至框本体。

附图说明

图1A为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种显示面板模块的立体视图。

图1B为绘示图1A中的显示面板模块的局部爆炸图。

图2A为绘示图1B中的后壳靠近面板支架的第一端的局部放大图。

图2B为绘示图1B中的后壳靠近面板支架下端的局部放大图。

图3A为绘示图1B中的前框内侧的立体视图。

图3B为绘示图3A中的前框靠近锁固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绘示图1A中的显示面板模块另一视角的局部放大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显示面板模块      10:后壳

100:壳本体          102:锁固孔

104:卡持结构        104a:插入口

12:前框             120:框本体

122:锁固结构        124:突出结构

124a:肋条          14:面板支架

140a:第一端        40c:推挤部

118:玻璃面板       16:液晶面板

22:锁固构件        20:铰链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复数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63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