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道路照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06366.6 | 申请日: | 2011-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3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林建宪;彭耀祈;郑佳申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1S8/08 | 分类号: | F21S8/08;F21V3/02;F21V7/04;F21V5/00;F21W131/103;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张燕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道路 照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照明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产生非对称光型,具有防眩效果,可提高驾驶安全性的道路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照明领域中,由于发光二极管具有体积小、发光效率高、寿命长与色彩变化丰富等优点,所以发光二极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发光二极管发光元件不同于传统发光元件,单一发光二极管元件发光强度不足,因此发光二极管灯具大多采用多颗发光强度相同的发光二极管排列来提供足够的发光强度,而且发光二极管为指向性光源,由于应用于照明领域必须设计出灯具所需要的配光曲线,所以发光二极管通常通过发光二极管二次光学元件来达到使用者的配光需求。然而通过加装控光元件方式,会降低灯具出光效率,导致发光二极管使用的颗数要增加,既费电且增加灯具成本。
现今发光二极管道路照明设计案中,为因应道路照明需求,高均匀度的路面照明设计为现今路灯照明设计的重要指标,而现今设计的发光二极管路灯评比路面照明质量的方法,大都利用路面照度分布状况分析道路照明的质量,由于照度单位本身因未考虑路面材质及光线接触路面之后的行进方向,容易忽略驾驶者于实际道路上驾驶的视角所看到的路面状况,请参阅图1所示,一般路灯60所产生的光线为对称型,该路灯60所照射的范围可分为一第一视觉光线区61以及一第二视觉光线区62,对于车辆50的一行车方向F而言,车辆50首先进入该第一视觉光线区61,而后再进入该第二视觉光线区62,此一对称光型对于驾驶者而言,该第一视觉光线区61为视觉光线强区,该第二视觉光线区62为视觉光线弱区,也即,该第一视觉光线区61的光线直接入射驾驶者眼中,会造成驾驶者眩光、刺眼的不舒适感,而当驾驶者进入该第二视觉光线区62时,反而形成路面辉度值不足的视觉影响,上述情况都会影响驾驶安全。
据此可知,如何能够发展一种考虑路面材质及光线接触路面后的行进方向,且能兼顾驾驶者于实际驾驶的视角所观测到的路面状况的道路照明装置,是相关技术领域人士急需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失,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道路照明装置,可产生非对称光型,具有防眩效果,可提高驾驶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道路照明装置,设置于一道路上方并提供光线照射于道路,该道路是提供车辆行驶于其上,且该车辆具有一来车方向,该道路照明装置包含:
至少一光源模块,用以提供光线;
一罩体,该罩体具有一出射面,该出射面由至少两种不同曲度的曲面构成,上述该光源模块提供的光线入射该罩体的该些不同曲面,可产生至少两种角度的出射光,使该道路照明装置产生一非对称光型,该非对称光型具有一弱光侧以及一强光侧,该弱光侧的配光强度低于该强光侧的配光强度,该弱光侧为迎向该行车方向,该车辆为先进入该弱光侧再进入该强光侧。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本发明提供的道路照明装置,其光源模块发出的配光曲线,可形成一左右方向非对称的光型,驾驶者来车方向的配光强度较弱,可避免造成直视眩光,而非来车方向的配光强度较强,可维持光线在接触路面的后散射方向与强度的一致性,藉此可设计出驾驶者视角所观看到的高均匀亮度路面,直接符合使用者实际需求,可提高驾驶者舒适度,且可提高驾驶安全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路灯对于道路的照明配光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道路照明装置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道路照明装置另一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道路照明装置又一实施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种非对称配光曲线实施例图;
图8为一种非对称光型实施例图;
图9为本发明光源模块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应用于道路的照明配光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对于道路的照度值分布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对于道路的辉度值分布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20、30-道路照明装置
11、21、31-光源模块
12、22、32-罩体
121、221、321-出射面
222、322-入射面
121a、121b、221a、221b、222a、222b、321a、321b-曲面
13-弱光侧
14-强光侧
40-道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63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镜头模块
- 下一篇:移动终端电子钱包间的资金互转模块、装置、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