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活性炭-硅气凝胶复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06571.2 | 申请日: | 2011-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5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郝郑平;豆宝娟;李进军;麻春艳;窦广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01J20/20 | 分类号: | B01J20/20;B01J20/28;B01J20/30;B01D5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去除 挥发性 有机 污染物 活性炭 凝胶 复合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性炭-硅气凝胶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同时也属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领域。
背景技术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是指在常温下饱和蒸气压超过70.91Pa、常压下沸点小于260℃的有机化合物。近年来,VOCs所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日趋严峻,这些物质不仅可以生成光化学烟雾、破坏臭氧层,而且严重危害着人体健康。在众多的VOCs治理技术中,吸附法以其低能耗、低操作成本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用于处理VOCs的吸附剂应该具备高吸脱附速率、高吸附容量和吸附选择性等特点。
硅气凝胶是结构可调的非晶态固体孔材料,它的密度低,比表面积和孔隙率高,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且可以进行表面疏水化处理,但它结构脆弱,机械强度低。活性炭成本低廉,具有发达的微孔体系和比表面积,但吸附大分子物质时孔易堵塞,传质阻力大,再生困难,且在工程应用中存在易燃的安全隐患问题。将活性炭作为骨架材料与疏水硅气凝胶相结合,可使两者优势互补,复合物中的疏水硅气凝胶能提高活性炭的疏水性,增强其中孔结构体系和易再生性能,并降低易燃的安全隐患;活性炭的加入可提高吸附能力,并降低吸附剂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原料低廉、吸脱附性能良好的活性炭-硅气凝胶复合物。本活性炭-硅气凝胶复合物具有多级孔结构,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气体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吸附容量,且再生容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活性炭-硅气凝胶复合物的合成方法是,以活性炭颗粒为骨架结构,以水玻璃为硅气凝胶前躯体,在碱性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溶胶-凝胶反应制备活性炭-硅气凝胶复合物,经老化后采用表面改性剂进行疏水化处理,并在常压下干燥制得。
所述的水玻璃为市售硅酸钠水溶液,稀释后与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离子交换,以去除掉溶液中的钠离子。
所述的碱性催化剂为氨水、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
所述的表面改性剂为三甲基氯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或其他带疏水官能团的硅烷偶联剂。
所述的常压干燥,是采用小表面张力的非极性溶剂将活性炭-硅气凝胶复合物中的极性溶剂交换后,在空气气氛中常压进行干燥。
所述的小表面张力的非极性溶剂为正己烷或三甲基氯硅烷。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合成的活性炭-硅气凝胶复合物具有多级孔结构,同时含有发达的微孔和两端开放的介孔,这对提高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量、降低传质阻力和提高脱附效率非常有利。
2)本发明合成的活性炭-硅气凝胶复合物原料(水玻璃和活性碳)低廉,作为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剂成本较低。
3)本发明合成的活性炭-硅气凝胶复合物中的硅气凝胶具有耐火性,可降低复合物吸附剂在热脱附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4)本发明合成方法中采用常压干燥,避免了常规超临界干燥的复杂工艺,操作简单、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活性炭-硅气凝胶复合物的氮气吸脱附曲线。
图2为活性炭-硅气凝胶复合物的BJH孔径分布。
图3为活性炭-硅气凝胶复合物CSA-2在不同温度下对甲苯的吸脱附等温线。
图4为活性炭-硅气凝胶复合物CSA-2在室温下对甲苯的动态吸脱附穿透曲线与活性炭AC的对比。
图5为活性炭-硅气凝胶复合物CSA-2对甲苯的程序升温热脱附曲线与活性炭AC的对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列举实例,说明本发明活性炭-硅气凝胶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合成的炭-硅气凝胶复合物(CSA)的吸脱附性能。
实施例1:将10mL水玻璃用去离子水稀释4倍后,与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后得到硅酸溶液。在磁力搅拌条件下,向硅酸溶液逐滴加入1mol/L氨水至pH值升至5,搅拌后静置。待即将形成凝胶之前加入1g活性炭粉末,搅拌均匀后静置老化。依次采用无水乙醇、正己烷对湿凝胶进行溶剂交换,然后将含20%三甲基氯硅烷的正己烷溶液对其进行表面疏水化改性。所得凝胶依次在60℃,80℃,120℃和180℃常压干燥6小时得到活性炭-硅气凝胶复合物CSA-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65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