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萜皂苷化合物、其合成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06657.5 | 申请日: | 2011-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3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廖一帆;江哲遒;刘军;李婧;邴飞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道一堂医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J63/00 | 分类号: | C07J63/00;C07H15/256;C07H1/00;A61K31/704;A61P35/00;A61P25/28;A61P9/12;A61P31/00;A61P31/06;A61P31/08;A61P37/06;A61P11/06;A61P3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陈万青;王珍仙 |
地址: | 43007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皂苷 化合物 合成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萜皂苷化合物、其合成方法及其在制备治疗癌症和痴呆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中药是中医防治疾病、健康保健的物质基础和载体,蕴含了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极高的实用价值。随着人类医疗保健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态势日趋明显,对中医药资源的社会需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合理开发和保护中药资源,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中国政府和中医药行业的基本共识。
从野生动植物中发现和寻找新结构、新化合物已成为一种趋势。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中药资源的压力。加上长期以来对合理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认识缺陷,不少地区在不同程度上对中药资源进行了掠夺式的过度采收、采猎,致使到目前,很多中药资源濒临灭绝。因此,如何正确有效的利用中药用动植物资源,如何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是存在于多种药用植物中的一类具有三萜结构主体并在3位羟基和28位羧基上分别通过糖苷键和酯键连接有糖链的皂苷化合物。例如从地乌的根茎中分离得到多种具有齐墩果酸主体结构的三萜皂苷,并发现这些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张兰天等,中国中药杂志,第33卷第14期,2008年7月:1696-1699)。中国专利申请公开CN101528209A中公开了从多种植物中提取的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化合物在改善记忆和学习能力方面的用途。
目前三萜皂苷的来源主要从植物中获得,而中药资源短缺,原生态原料药材无法满足供应,期望能用化学合成方法作为解决中药资源短缺,保护中药药材资源的有效途径。而且,通过化学合成技术,合成其药用活性成分,应是解决植物资源匮乏的重要手段之一。且用化学合成技术合成具有不受资源限制、更适合相关药品工业化生产的优势。本申请的发明人曾经以齐墩果酸和单糖为原料成功合成了地乌皂苷W3(中国专利申请公开CN101100482A)。然而,天然存在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通常连接有多条多糖链,且每条糖链通常有三个以上的糖。这样的结构使这类化合物的合成异常复杂,副产物多,最终收率较低,难以进行大规模产业化应用。
此外,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在其他疾病方面的应用还鲜有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至少部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同等药用价值,但结构更为简单的三萜皂苷化合物。
即,提供一种三萜皂苷化合物,其中,所述三萜皂苷化合物为由以下化学通式I表示的三萜皂苷化合物:
化学通式I
在以上化学通式I中,R1、R2和R3中的任意两个为甲基,且另一个为氢原子,R4可为由五或六元单糖,或由所述五或六元单糖形成的二糖,或所述单糖或二糖的醛酸衍生物形成的糖苷基,R5可为氢原子,或者可为由五或六元单糖,或由所述五或六元单糖形成的二糖,或所述单糖或二糖的醛酸衍生物形成的取代基。
其中,优选R1、R2都为甲基,且R3为氢原子,或R1和R2中的任意一个为甲基、另一个为氢原子,且R3为甲基。
R4优选为选自由L-鼠李糖、D-葡萄糖-(1→2)-D-木糖苷、D-葡萄糖、L-岩藻糖、D-甘露糖、L-阿拉伯糖、D-阿拉伯糖、D-木糖、D-核糖和D-葡萄糖醛酸中的一种形成的糖苷基,最优选为L-鼠李糖或D-葡萄糖-(1→2)-D-木糖苷形成的糖苷基;R5优选为氢原子,或为选自由L-鼠李糖、D-葡萄糖-(1→2)-D-木糖苷、D-葡萄糖、L-岩藻糖、D-甘露糖、L-阿拉伯糖、D-阿拉伯糖、D-木糖、D-核糖和D-葡萄糖醛酸中的一种形成的取代基,最优选为氢原子、L-鼠李糖基或D-木糖基;当R5为由上述糖或其衍生物形成的取代基时,R4和R5可相同或不同。
优选R1、R2都为甲基,且R3为氢原子,R4为L-鼠李糖,R5为氢原子。
优选R1、R2都为甲基,且R3为氢原子,R4为L-鼠李糖,R5为L-鼠李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道一堂医药研究院,未经武汉道一堂医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66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丙烯酸酯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接收机钟差预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