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磷钨酸类杂多酸催化进行棉机织物前处理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06711.6 | 申请日: | 2011-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4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戎;阎克路;王建庆;王东;宋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6/00 | 分类号: | D06M16/00;D06M11/68;D06L3/02;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黄志达;谢文凯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磷钨酸类 杂多 催化 进行 机织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棉机织物前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用磷钨酸类杂多酸催化进行棉机织物前处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杂多酸化合物是由钒、铌、钽、钼和钨等过渡元素自身或相互间、或与其他元素所形成的一大类阴离子型“分子态”金属氧化物簇,是一种结构上有显著特点的特殊类型的化合物,具有结构的多样性、尺寸大小的可调变性、多种元素的参与性等特点,利于实现分子设计,便于合成出各种分子聚集体。杂多酸(盐)是高效催化剂,既兼有配合物和金属氧化物结构特征,又兼有氧化还原性,所以可用作氧化还原催化剂。另外,杂多酸(盐)还具有结构稳定、再生速度快、活性高、不腐蚀设备、污染小、可修饰性强等优点,被认为是分子筛之后最有研究价值和开发前景的一类催化剂。
杂多酸(盐)具有确定的结构,且可通过改变元素组成及结构调控其氧化性,其次杂多酸(盐)在极性与非极性溶剂中表现出不同的反应行为,可适用于均相和非均相催化反应体系。杂多酸(盐)最大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反应场,在固相催化反应中,体积较小的极性分子(如水、甲醇)可进入催化剂体相,类似于在高浓度液体中发生的反应,称之为“假液相”行为。杂多酸由于其氧化性、对电子和质子的高传输和储备能力(接受或释放6个电子保持结构不变)、晶格氧的活泼性、多功能(阻聚作用、光电催化等)及无毒、无味、无挥发性等优秀特性使得杂多酸(盐)在酸催化及氧化催化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氧化还原反应是催化有机合成中最重要的反应类型之一,选择适当的催化剂可缩短反应时间、降低反应条件强度。以杂多酸(盐)催化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研究报道近年来层出不穷。
杂多酸中的杂原子一般以最高氧化态存在,这些高价态原子通过氧桥连的形式形成了特殊的杂多结构使得杂多酸表现出更强的氧化性。这种结构在氧化反应中表现得非常稳定,在接受6个电子时仍能保持结构不变,这赋予了杂多酸(盐)可逆的氧化还原性,可作为优秀的电子储体。杂多酸(盐)的强氧化性是并非配原子(如W、Mo、V)单独体现的,而是在形成杂多结构后才表现出来的。
H2O2是常用的氧化剂,其反应残余物可自分解产生氧气和水,对环境无污染,被称作“绿色”试剂,因而广泛用于化工、纺织、军工、电子、航天、医药、食品、建筑和环境保护等行业。杂多酸对H2O2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通常以杂多酸作为氧化反应的催化剂反应条件都比较温和,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
棉及棉型(棉与其它天然或合成纤维混纺或交织织物)织物印染前处理的重污染工序主要包括3道化学湿处理工艺:退浆、精练和漂白。其主要任务是除去面料坯布上的浆料和棉纤维中的天然杂质,以保证后续染整加工的顺利进行。传统前处理为强碱高温处理工艺,消耗大量的新鲜水和蒸汽等能源,产生的碱性废水使COD值相当高。为了改变这一状态,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酶在染整工业前处理中受到了重视。酶的反应条件相对比较温和,具有较高的专一性,反应生成物易于水解,所以在工业化生产中具有降低能源、减少资源消耗的特点。
生物酶退浆用于淀粉浆上浆织物工艺已经成熟。生物酶精练很难将棉籽壳去尽,这是棉织物生物酶前处理工艺工业化所面临的最大问题。生物酶是生物催化剂,温度过高,会丧失活性,因此生物酶通常与过氧化氢漂白不能一浴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磷钨酸类杂多酸催化进行棉机织物前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可用于棉机织物的前处理过程,工艺简单,成本低,处理过程可在80℃以下进行,pH值11以下,同传统高温强碱前处理过程相比,节省能耗;退浆率可达到90%以上,棉籽壳去尽,白度达到80左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一种采用磷钨酸类杂多酸催化进行棉机织物前处理的方法,包括:
(1)在80-100℃的水中预处理0-10分钟;
(2)在50-80℃下,将棉机织物在混合处理液中浸渍30-60分钟,浴比为1∶10-1∶30,pH值为10-11;其中,混合处理液组成为:螯合剂3-5克/升,生物酶0.5-4克/升,精练剂3-5克/升,渗透剂0.1-2克/升,氧漂稳定剂4-7克/升,氢氧化钠1-4克/升,100%双氧水3-6克/升,磷钨酸0.5-2克/升;
(3)在60-90℃下对经步骤(2)处理的织物进行净洗,浸渍5-30分钟,浴比为1∶20-1∶50;
(4)对经步骤(3)处理的织物进行水洗、烘干,即得。
所述步骤(2)中的磷钨酸的分子量为2880.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67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功率风力发电机组
- 下一篇:一种输液监测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