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处理干法腈纶废水的双回流脱氮MBR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07336.7 | 申请日: | 201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5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田智勇;杨崇臣;宋永会;崔荣涛;涂响;钱锋;魏健;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腈纶 废水 回流 mbr 工艺 | ||
1.一种处理干法腈纶废水的双回流脱氮MBR工艺,其特征在于:石化DMF干法腈纶废水从进水口(1)首先进入前置缺氧池(2),在缺氧条件下部分有机氮转化为氨氮,回流至此的硝化液(10)充分利用废水中原有碳源进行反硝化,同时向废水中补充碱度(3);之后废水进入好氧池(4),在碱度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有机物好氧氧化、有机氮好氧氨化和氨氮的硝化,其出水中含有大量硝酸盐,一部分回流至前置缺氧池(2)进行反硝化,另一部分进入后置缺氧池(5),利用外加碳源(6)进行反硝化;后置缺氧池(5)出水进入膜分离池(7),经微滤膜组件(8)抽吸出水(9),污泥浓缩液(11)回流至前置缺氧池(2)。
2.按照权力要求1所述的处理干法腈纶废水的双回流脱氮MBR工艺,其特征在于:前置缺氧池、好氧池、后置缺氧池及膜分离池体积比为1∶4∶1∶1.5,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4h、16h、4h和6h。
3.按照权力要求1所述的处理干法腈纶废水的双回流脱氮MBR工艺,其特征在于:好氧池硝化液回流比由进水中可生化有机碳的含量决定,满足回流硝化液及污泥浓缩液中的硝酸盐完全消耗即可。
4.按照权力要求1所述的处理干法腈纶废水的双回流脱氮MBR工艺,其特征在于:好氧池硝化液回流比为150%。
5.按照权力要求1所述的处理干法腈纶废水的双回流脱氮MBR工艺,其特征在于:前置缺氧池补充腈纶废水碱度,以满足废水中原有氨氮及氨化过程所产生氨氮的硝化所需。
6.按照权力要求1所述的处理干法腈纶废水的双回流脱氮MBR工艺,其特征在于:后置缺氧池的外加碳源投加量由好氧池出水中的硝酸盐浓度决定,满足后置缺氧池出水硝酸盐完全去除即可。
7.按照权力要求1所述的处理干法腈纶废水的双回流脱氮MBR工艺,其特征在于:膜分离池实现混合液泥水分离,污泥得到浓缩,且少量有机氮转化为氨氮,继而在好氧条件下转化为硝酸盐,随浓缩液回流至前置缺氧池进行反硝化,并补充前置缺氧池污泥。
8.按照权力要求1所述的处理干法腈纶废水的双回流脱氮MBR工艺,其特征在于:膜分离池污泥浓缩液回流比为70~100%。
9.按照权力要求1至10所述的处理干法腈纶废水的双回流脱氮MBR工艺,其特征在于:通过设置硝化液和污泥浓缩液的双回流系统、补充投加碱度和外加碳源,石化DMF干法腈纶废水COD 950~1200mg/L,氨氮80mg/L左右,总氮160mg/L左右,反应器COD去除率可达到70~80%,氨氮去除率可达到97%以上,出水氨氮小于5mg/L,总氮去除率可达到80%以上,出水总氮30~40mg/L。在保证有机物去除能力的基础上,既提高了系统总氮去除效率,又减少了系统总体回流比,可降低38~45%的运行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733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