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刚挠结合印制电路板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08021.4 | 申请日: | 201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5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东;陈蓓;刘湘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兴森快捷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3/00 | 分类号: | H05K3/00;H05K3/3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曾旻辉 |
地址: | 518054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合 印制 电路板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刚挠结合印制电路板的制作方法,尤其是指内层铜厚至少为70μm的刚挠结合印制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刚挠结合印制电路板是将刚性板和挠性板组合成同一产品的电子零件,发展历程已超过30年。早期,刚挠结合印制电路板多应用于在军事、医疗和工业仪器等领域。近年来,随着手机通讯和消费类电子产品(数码相机、笔记本、液晶显示器)要求量的迅速发展,刚挠结合印制电路板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刚挠结合印制电路板的优点在于:避免了连接器、不用导线和减少了组装工艺步骤,更小的质量、好的弯曲能力和3D安装等。而刚挠结合印制电路板的这些优点仅用刚性印制电路板安装是无法达到的。近年来随着3G手机技术的发展,刚挠结合印制电路板亦将成为印制电路板业新的“宠儿”。因3G手机的配线密度进一步增加,传统密度的软板已不够用,对可解决该问题的刚挠结合印制电路板技术十分看好。
刚性板与刚挠结合印制电路板工艺流程和粘接材料相差甚远,内层70μm以上厚铜刚挠结合印制电路板制作难点在层压,如何控制高品质粘接剂在保证压合质量同时不会产生过多溢胶在挠性区域。现有技术对内层70μm以上厚铜刚挠结合印制电路板制作多采用纯胶(一种改性的环氧粘接剂,玻璃化温度100℃以下)压合,但是此种方法因纯胶玻璃化温度低,故对刚挠结合印制电路板成品可靠性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刚挠结合印制电路板的制作方法,其能够制作内层铜厚至少为70μm的刚挠结合印制电路板,其采用不流动半固化片对刚性板、挠性板进行两次压合技术填胶好,成品刚挠结合印制电路板的可靠性好,成品率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刚挠结合印制电路板的制作方法,其包括:刚性板、挠性板分别进行预加工;分别将刚性板、挠性板进行第一次压合填胶;将进行第一次压合的至少一张刚性板和至少一张挠性板进行第二次压合使其压合在一起;在刚性板与挠性板需要连接线路的线路板上钻通孔;并对通孔做等离子电浆处理;对通孔内镀铜;对刚性板与挠性板线路图形制作和检查;在刚性板与挠性板线路外层制作外层阻焊层;将刚性板与挠性板的挠性部分、挠性部分铣出。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次压合采用多张高玻璃化温度不流动半固化片,采用的热熔方法将高玻璃化温度不流动半固化片四角粘接在刚性板和挠性板上。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次压合采用多张高玻璃化温度不流动半固化片,将刚性板和挠性板压合在一起。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次压合、所述第二次压合的时间根据所述高玻璃化温度不流动半固化片的固化度改变而改变,所述第一次压合、所述第二次压合采用不流动半固化片的数量根据刚性板、或挠性板的内层铜厚度的改变而改变。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次压合、所述第二次压合采用的所述不流动半固化片的流胶量为30-120。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次压合、第二次压合在温度为170-190℃、20~40kg/cm2的压力条件下利用覆型材料压合。
优选的是,所述覆型材料为硅橡胶或聚乙烯。
优选的是,所述刚性板和所述不流动半固化片采用铣板的方法开窗。
优选的是,所述刚性板采用刚性覆铜箔材料、所述挠性板采用挠性覆铜箔材料。
优选的是,所述刚性板的预加工包括:钻孔、内层图形转移、内层线路蚀刻、开窗和棕化表面处理;所述挠性板预加工包括:钻孔、内层图形转移、内层线路蚀刻、开窗、棕化表面处理和压合覆盖膜。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由本发明刚挠性板制作方法制作的刚挠结合印制电路板,其经浸焊性测试、剥离强度测试、表面处理附着力、微切片测试、冷热冲击、耐电压测试、电测试等试验,以及外观均符合刚挠结合印制电路板的要求,刚挠性板成品可靠性好,成品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刚挠性板的制作方法经过第一次压合的挠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刚挠性板的制作方法经过第一次压合的刚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刚挠性板的制作方法经过第二次压合的刚挠性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兴森快捷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兴森快捷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80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