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小型可插拔式SFP光模块在位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08506.3 | 申请日: | 201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0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齐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郭润湘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小型 可插拔式 sfp 模块 在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小型可插拔式SFP光模块在位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通讯系统中,光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FTTX光纤接入技术的发展与建设,光纤通讯已进入到我们工作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光通讯在通讯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光模块是光收发一体模块的简称。光模块主要完成光信号的接收与发送,完成光信号与电信号的相互转换,光信号的相关检测与诊断等功能。由于光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是由光模块完成,因此,在光通讯中,光收发模块是必不可少的,且光模块本身的工作状态,将直接影响整条光链路的通讯质量。随着数字电路与光电技术的发展,光收发模块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封装越来越小,传送的速率更高。早期的光模块封装多是SFF(Small Form Factor,小型化),为固定安装的,生产时直接焊接在单板上。具有成本低,稳定度高的特点,但存在配置不灵活的问题,单板光口数量固定,无论是否需要,均要配置光模块。为此,各光模块厂家又推出了SFP(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小型可插拔式)封装的光收发模块。SFP封装因可插拔,配置灵活,目前已成为光模块的主流。
SFP光模块与单板的连接,主要是通过其金手指插头与单板的插座相连。插头有20根信号线。由于光模块接口的信号定义中,没有单独的光模块在位信号,要检测光模块是否在位,需要通过其I2C接口,读写其ID号,以此来判断光模块是否在位。
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如下,通过光模块ID号的检测光模块在位的办法,需要CPU及软件参与,判断起来比较慢。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软件检测光模块是否在位时,判断起来比较慢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小型可插拔式光模块在位的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小型可插拔式SFP光模块在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SFP光模块100、SFP光模块插座200、电阻300和工作电源端400,SFP光模块插座200的在位检测管脚206通过电阻300与工作电源端400相连接,且SFP光模块100没有插入SFP光模块插座200时,SFP光模块插座200的在位检测管脚206与数字工作地断接,SFP光模块插座200的在位检测管脚206为与SFP光模块100内部与数字工作地相短接的管脚106相对应的SFP光模块插座200管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检测SFP光模块在位的装置由硬件实现响应速度快,在SFP光模块插上或拔出的瞬间,根据在位检测管脚的电平高低,即可给出光模块的在位信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检测SFP光模块在位的装置结构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包括二极管的检测SFP光模块在位的一种装置结构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包括二极管的检测SFP光模块在位的另一种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SFP光模块100在位情况的硬件装置,可快速有效地检测到SFP光模块100的在位信息。该装置,包括SFP光模块100,SFP光模块插座200、电阻300,发光二极管500、工作电源端400和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600。
在检测SFP光模块在位的装置中,SFP光模块100要求附合SFP多厂家协议MSA(MultiSource Agreement)。在只提供SFP光模块100在位信号指示时,上拉电阻300的阻值选取为4.75K欧姆,在需要SFP光模块100在位信号灯时,上拉电阻300的阻值选取为330欧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SFP光模块在位的装置完全由硬件实现,响应速度快,在SFP光模块100插上或拔出的瞬间,即可给出SFP光模块100的在位信息。SFP光模块100与SFP光模块插座200接口有20根信号线,信号线定义中,没有光模块在位信号。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利用SFP光模块100接口管脚中的第6脚的信号MOD_DEF(0),如表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85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