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吡咯烷[3,4-d]嘧啶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008880.3 申请日: 2011-01-14
公开(公告)号: CN102584828A 公开(公告)日: 2012-07-18
发明(设计)人: 罗会兵;郭建辉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艾力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D487/04 分类号: C07D487/04;A61K31/519;A61P35/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01203 上海市浦***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吡咯烷 嘧啶 衍生物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抑制I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type I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IGF-1R)活性的吡咯烷[3,4-d]嘧啶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这类衍生物在治疗癌症和相关疾病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最重大的疾病之一。在各种疾病中,恶性肿瘤的死亡率高居第二位,仅次于心脑血管病。虽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手术及放、化疗为主要方法的癌症治疗手段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由于癌症发病作用机理复杂,治疗难度极大,因此寻找高效、低毒的小分子抗癌药物一直是当今癌症治疗领域的难点和热点之一。

I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1R)是与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的结构非常类似的受体型酪氨酸激酶(tyrosine kinese),是由2个细胞外α亚单元(subunit)和2个细胞膜贯通型β亚单元构成的杂四聚物(Yarden Y等,Biochemistry,1988,27:3113-9)。作为其配体的I型或II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2;IGF-1,IGF-2),通过与其α亚单元结合,使具有激酶领域(kinase domain)的β亚单元活化,导致IGF-1R活化。被活化了的IGF-1R进而使I型和II型胰岛素受体底物(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2)等多种重要的底物磷酸化,经由磷酸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介导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的信号通路活化。已知Akt和MAPK信号通路在细胞的转化、增殖、生存、浸润和转移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作用(Mitsiades等,Current Cancer Drug Targets,2004,4:235)。IGF-1R信号转导途径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Peruzzi F等,Mol Cell Biol,1999,19:7203-15)。由此可见,IGF-1R酪氨酸激酶以及其下游调控的MAPK和Akt信号通路对于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转移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些信号通路的阻断被认为是癌治疗的有效手段。

大量流行病学和临床病理学实验结果表明,在许多肿瘤细胞中,例如肺癌,大肠癌,胰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肝癌,黑素瘤,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等,由于IGF-1的上调,IGF-1R均存在过量表达,其表达量和肿瘤发生的几率之间高度相关(Michael N.Pollak等,Nature Review Cancer,2004,4:505)。IGF-1R的过度表达将进一步促进癌细胞的转移(Baserga R等,Biochim Biophys Acta-Rev Cancer,1997,1332:F105-106)。

综上,IGF-1R被认为是癌治疗的有效靶点。抑制IGF-1R的活性,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并增强肿瘤对化疗、放疗的敏感性。IGF-1R抑制剂的研究和开发成为抗肿瘤领域研究的热点(Rongshi Li等,J.Med.Chem.,2009,52:4981-5004)。以IGF-1R为靶标的治疗方法中,IGF-1R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作为IGF-1R小分子抑制剂,已知的化合物结构有吡咯并嘧啶衍生物,吡唑并嘧啶衍生物,咪唑并嘧啶衍生物,吡嗪并咪唑衍生物或苯并咪唑衍生物等。其中,OSI公司研制的IGF-1R抑制剂OSI-906已进入临床III期(Mark J Mulvihill等,Future Med.Chem.,2009,6:1153-1171),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研制的IGF-1R抑制剂BMS-754807已进入临床II期(MarkD.Wittman等,J.Med.Chem.,2009,52:7360-7363),诺华公司研制的IGF-1R抑制剂NVP-AEW-541已进入临床I期(Toru Mukohara,Cancer Letters,2009,282:14-24),它们的结构见下式。

国际专利申请WO2008/021456报道了一类二氢呋喃[3,4-d]嘧啶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并公开了下列嘧啶结构的化合物,

它们被公开用于激酶激活剂和细胞凋亡的诱导剂。

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的国际专利申请WO2008005956A2公开了下列吡咯三嗪衍生物的结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艾力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艾力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88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