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跨骑型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09458.X | 申请日: | 201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1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宫本史郎;八重樫裕郁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J23/00 | 分类号: | B62J23/00;B62M7/00;F01N1/00;F01N13/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李贵亮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跨骑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由保护器覆盖的消音器的跨骑型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一种在车辆后部的侧部配置有对发动机的排气进行消音的消音器的机动两轮车等跨骑型车辆。消音器大多被保护器覆盖,保护器保护消音器,并且抑制消音器与乘客等接触。
公知有在这样的保护器的侧面以及上表面设有用于确保对消音器通风的通风口的跨骑型车辆(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记载的保护器的通风口配置在乘客(驾驶员)的脚部的后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9-162093号公报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保护器的通风口位于因驾驶员的脚部而使行驶风乱流的部位。
因此,难以确保对消音器的通风,难以提高消音器的冷却性。
另外,在为了确保对消音器通风而扩大通风口的情况下,需要提高保护器的刚性。因此,存在保护器的重量增加的顾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同时兼顾消音器的冷却性的提高和保护器的轻量化的跨骑型车辆。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跨骑型车辆,其具备:
消音器,其配置于车辆的后部的侧部,用于对来自发动机的排气进行消音;
保护器,其覆盖所述消音器;
通风用开口部,其形成在所述保护器上,并将行驶风导向所述消音器;
踏板,其供乘员在乘车状态下载置脚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风用开口部配置在所述踏板的下方,并且以面向下方的方式被设置在所述保护器的下表面。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结构中,
所述保护器向所述消音器的车宽方向内侧开放。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结构中,
所述消音器的前表面在从跨骑型车辆侧面观察时朝向车辆后方倾斜下降,
所述通风用开口部与所述消音器的前表面对置配置。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3任一项所述的结构中,
所述跨骑型车辆具备配置于所述保护器的前方且覆盖车辆下方的下整流罩,
所述下整流罩被配置成其下表面位于所述保护器的下表面的上方,
所述通风用开口部在从跨骑型车辆前面观察时被配置在所述下整流罩的车宽方向外侧。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4任一项所述的结构中,
所述消音器具有:第一消音器,其配置在车宽方向外侧;第二消音器,其相比于所述第一消音器配置于排气上游侧,并且相比于所述踏板配置于车宽方向内侧;以及消音器连接部,其由筒状部件构成,将所述第一消音器和所述第二消音器连接为可连通,
所述保护器对所述第一消音器、所述第二消音器以及所述消音器连接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面进行覆盖。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5任一项所述的结构中,
所述保护器具有相比于所述通风用开口部形成于下方且前方的第一面以及形成于所述通风用开口部的周围的第二面,
在设有所述通风用开口部的位置的车宽方向的截面中,所述第一面和路面所成的第一角度大于所述第二面和所述路面所成的第二角度。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结构中,
所述通风用开口部是在与车辆前后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上为长边方向的长条形状。
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6或7所述的结构中,
所述第一面是越往车辆后方越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倾斜面。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通风用开口部配置于踏板下方,并且以面向下方的方式设置在保护器的下表面上。因此,可以使通风用开口部位于难以由于乘客的脚部而引起乱流的部位,可将在跨骑型车辆和路面之间流动的行驶风从该通风用开口部有效导入消音器。由此,没必要使通风用开口部大型化,也没必要提高保护器的刚性。因此,可以兼顾保护器的冷却性的提高和保护器的轻量化。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从保护器的通风用开口部导入的行驶风对消音器进行冷却,之后不会被保护器阻碍流动,而从消音器的车宽方向内侧排出。因此,可以提高消音器的冷却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从保护器的通风用开口部导入的行驶风在碰到消音器的前表面而冷却后,沿该前表面的倾斜朝向车辆后方流动。由此,通过保护器在不阻碍前后方向的流动的情况下向车辆后方顺畅引导行驶风。因此,可以提高消音器的冷却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94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