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性双组份聚氨酯清漆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09600.0 | 申请日: | 201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1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练世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长润发涂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04 | 分类号: | C09D175/04;C09D7/1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海燕;杨利娟 |
地址: | 51622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性 双组份 聚氨酯 清漆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涂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水性木器涂料,尤其一种水性双组份聚氨酯清漆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合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将涂料科学和涂料工业推进到崭新的现代涂料阶段。然而,这些合成树脂涂料在生产和涂装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来调节粘度,改善施工工艺和施工性能,使得大量有机溶剂挥发到空气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溶剂型有机涂料的生产、加工、使用已成为主要的工业污染源之一。
因此,现在广泛使用的溶剂型有机涂料是很难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必将被符合健康、环保、安全标准的新型涂料所替代,而水性木器涂料是其主要的发展方向。
随着水性木器漆技术开发的提高,特别是水性双组份聚氨酯漆,其性能基本能和油性漆媲美。此外,随着低游离异氰酸酯固化剂产品的不断完善,水性双组份聚氨酯漆的在涂料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水性聚氨酯是以水为分散介质的二元胶体系,高性能和低VOC含量的水性聚氨酯涂料,由于其分子具有“可裁剪性”,结合新的合成和交联改性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涂料的组成和结构,从而使其具有很高的硬度、特别是耐磨损、使用安全、无毒、不燃、无环境污染等优异性能;聚氨酯树脂分子结构具有硬链段和软链段结构决定了其既坚硬又柔韧的独特性能,通过改变软硬链段的种类和组成比可以得到不同性能的水性聚氨酯产品,其微观的两相结构使水性聚氨酯具有优异的低温成膜性能、流平性及柔韧性,而且耐磨、硬度高,非常适合配制各种高档的水性木器面漆。
但是,在水性聚氨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因涂料干燥时间造成的季节性气候带来的施工局限性,涂料中易产生气泡影响涂抹表面效果,漆膜硬度和抗划伤性能有待于提高等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干燥速度快、不易产生气泡、流平性好、易储存,且可赋予漆膜高硬度和高抗划伤性能的水性双组份聚氨酯清漆。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水性双组份聚氨酯清漆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水性双组份聚氨酯清漆,其原料配方由组份一和组份二构成:
1.组份一
羟基聚氨酯分散体 55~65%;
水 15~18%;
醋丁纤维素流平剂 0.2~0.5%;
流变助剂 0.5~0.8%;
纳米二氧化硅微粒 0.5~0.8%;
消泡剂 0.1~0.3%;
脱泡剂 0.3~0.5%;
增稠剂 0.1~0.3%;
成膜助剂 0.4~0.6%;
水性催干剂 0.2~0.5%;
聚四氟乙烯蜡 0.5~1.5%;
2.组份二
多异氰酸酯 15~20%;
脱气溶剂 1~3%。
上述质量百分比是各组分占水性双组份聚氨酯清漆原料配方总质量的百分比。
本发明人对上述配方中各组分的用量进行了参数优化,得到一种水性双组份聚氨酯清漆,其原料配方由组份一和组份二构成:
1.组份一
羟基聚氨酯分散体 60%;
水 16%;
醋丁纤维素流平剂 0.3%;
流变助剂 0.6%;
纳米二氧化硅微粒 0.5%;
消泡剂 0.2%;
脱泡剂 0.4%;
增稠剂 0.2%;
成膜助剂 0.5%;
水性催干剂 0.3%;
聚四氟乙烯蜡 1.0%;
2.组份二
多异氰酸酯 18%;
脱气溶剂 2%。
上述质量百分比是各组分占水性双组份聚氨酯清漆原料配方总质量的百分比。
上述羟基聚氨酯分散体采用市售的羟基聚氨酯分散体均可实现本发明,如拜耳A-2651或XP-2645等;
上述水采用去离子水、纯净水;
上述醋丁纤维素流平剂可促进漆膜流平,如伊士曼的500-0.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长润发涂料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长润发涂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96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卧式秸秆调质处理装置
- 下一篇:木器漆用醇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