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09952.6 | 申请日: | 201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1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金洪成;李尚烈;史容澈;李汉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8D7/10 | 分类号: | F28D7/10;F16F15/02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郑小军;张浴月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器 | ||
1.一种换热器,包括:
第一管,第一流体被引入到所述第一管并在其中流动;以及
第二管,被布置在所述第一管中,第二流体被引入到所述第二管并在其中流动,其中,所述第一管与所述第二管彼此接触,从而防止所述第二管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第一管被形成为圆筒形,而所述第二管被形成为波浪形,从而使得所述第二管的凸起部接触所述第一管的内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第一管被形成为波浪形,而所述第二管形成为圆筒形,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管的凹入部接触所述第二管的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第一管与所述第二管都形成为圆筒形,并且在所述第一管与所述第二管之间设置防振构件来防止所述第二管振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防振构件被形成为半球形且被固定到所述第一管的内表面,所述防振构件的凸起部接触所述第二管的外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中,多个防振构件沿着所述第一管的纵向排列,且放射状地环绕布置在所述第一管的内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中,在所述第一管上环绕排列三个防振构件,在所述三个防振构件的任意两个之间形成的圆心角的范围从约100°到约14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沿所述第一管的纵向排列的防振构件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二管的外径的约20倍到约40倍。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防振构件形成为销钉形,从而穿过所述第一管并固定所述防振构件,使得所述构件的一端接触所述第二管的外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沿着所述第一管的纵向排列多个防振构件,并且以预定间隔在所述第一管的内表面上环绕排列所述多个防振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热器,其中,将三个防振构件环绕固定到所述第一管的内表面,并且在所述三个防振构件的两个之间形成的角为从约100°到约140°。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沿所述第一管的纵向排列的所述多个防振构件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二管的外径的约20倍到约40倍。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第一管或所述第二管的至少一个的形状与所述第一管或所述第二管的另一个不同,以防止各管振动。
14.一种加热器,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
15.一种冷却器,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
16.一种蒸发器,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
17.一种冷凝器,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
18.一种换热器,包括:
第一管,第一流体被引入到所述第一管并在其中流动;以及
第二管,布置在所述第一管中,第二流体被引入到所述第二管并在其中流动,其中,所述第一管与所述第二管的至少一个的形状与所述第一管与所述第二管的另一个不同,以防止各管振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第一管被形成为圆筒形,而所述第二管被形成为波浪形,从而使得所述第二管的凸起部接触所述第一管的内表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第一管被形成为波浪形,而所述第二管被形成为圆筒形,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管的凹入部接触所述第二管的外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电子株式会社,未经LG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995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路断路器
- 下一篇:多速率协作媒质接入控制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