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辊轧机及多辊轧机的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20048.5 | 申请日: | 200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2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福地裕;服部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B21B37/16 | 分类号: | B21B37/16;B21B37/30;B21B27/02;B21B38/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朱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轧机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辊轧机及其控制方法,尤其涉及可控制轧制材的板形状和板厚分布的轧机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磁钢板中一直以来广泛采用冷轧加工的硅钢板,但是近年来,在此时的冷轧加工时,多采用被称为森吉米尔轧机等的多辊轧机。
可是,在采用了如此的轧机的冷轧加工中,出现所谓的边降。此处,所谓该边降是指在轧制加工的薄板上,在其板宽方向的端部出现的陡峭的板厚减小区域。
另外,在该电磁钢板的情况下,大部分情况作为叠层体使用,在此种情况下,若板宽方向的板厚因边降而不一致,则难以维持作为叠层体时的形状精度。因此,在此种情况下,特别要求抑制边降。
可是,作为此种情况的对策,有修剪(切掉)产生了边降的区域的方法。但是,由于在该方法中成品率显著降低,不能说是上策,因此,在电磁钢板的轧制中,边降控制成为不可缺少的技术。
因而,一直以来提出了多种关于该边降控制的方案,因此,在某以往技术中,提出了连续配置了多台轧机的串列式轧机的边降控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以往技术中,采用在辊端部设置有倒角(chanfer:倒角部分)的梯形的工作辊,使其可在板宽方向上移位,使工作辊在板宽方向上移位,实施辊弯曲压力机(roll bender)的压力控制,将边降量控制为希望的值。
作为以往技术,还提出了采用该森吉米尔轧机实施了边降控制的例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另外,在该以往技术中,在第一中间辊上设置锥形,使第一中间辊在板宽方向上移位,由此调整板端部的压下量,控制边降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0-1221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85112号公报
上述以往技术未考虑需要对多辊轧机赋予边降控制和形状控制的双方的功能这一点,从而在制品的质量提高和成本的抑制上存在问题。
以往技术的边降控制适用于串列式轧机,除该以往技术以外,例如还公开了利用工作辊交叉的各种技术等。
但是,在采用森吉米尔轧机时,如以往技术所述,若对工作辊附加了倒角或锥形,则由于在该拐点附近被轧制的板较大地压下,在制品上产生不需要的印迹,所以难以应用。
此外,在该以往技术中,为了进行边降控制而使工作辊移位,但在采用森吉米尔轧机时,在工作辊上设置移位机构在其结构上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在森吉米尔轧机中,还未实施有效的边降控制。
可是近年来,更加强烈要求提高电磁钢板的质量,对轧机而言,作为规格性能,不仅要求边降的控制,而且也要求板形状的控制。另外,此处,所谓板形状是指轧制的金属带的平坦度,所谓上述的边降或板外形是指在轧制的金属带的板宽方向上的板厚分布。
此处,在对森吉米尔轧机实施了上述的边降控制的以往技术中,在第一中间辊上设置锥形,使该第一中间辊在板宽方向上移位,由此调整板端部的压下量,控制边降量。
此时,在森吉米尔轧机这样的多辊轧机中,通常的方法是,采用被称为AS-U的辊挠度(roll bending)机构、和使附加了锥形或辊凸面的中间辊移位的机构,来控制板的形状,因此,对森吉米尔轧机实施了上述的边降控制的以往技术,作为控制板形状的方法,是通常的方法,只是附加在辊上的锥形的形状不同而已。
此外,由于该以往技术中的第一中间辊的移位功能,只是用于边降控制的功能,所以即使采用了第一中间辊的移位功能,由于采用了与边降控制相同的中间辊,所以也难进行形状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森吉米尔轧机等多辊轧机中,在不变更轧机的结构的情况下采用同一辊应用边降控制和形状控制,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边降控制和形状控制的双方功能的多辊轧机及多辊轧机的控制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多辊轧机,其至少在每个工作辊具备2根中间辊,其中,所述中间辊分别具备形状在一方的端部和另一方的端部不同的锥形,所述中间辊夹着被轧制材,且左右的锥形形状在一方和另一方对称地配置,所述中间辊保持为可在各自的轴向上移位。
此时,所述中间辊的一方的端部的锥形形状是边降控制用锥形形状,另一方的端部的锥形形状是形状控制用锥形形状,能达到上述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00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表面类肝素化聚乳酸纳米纤维膜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锤击厨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