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八角枫的炮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20164.7 | 申请日: | 201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9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和芳;高柏丽;胡玉霞;何渭清;王学智;祁春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创立科创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185 | 分类号: | A61K36/185;A61P9/04;A61P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八角枫 炮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的炮制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中药八角枫的炮制方法。
背景技术
八角枫为八角枫科植物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Lour.)Harms的干燥细根及须根。分布于云南、贵州等地,为少数民族使用药。具有祛风通络,散淤镇痛、麻醉及松弛肌肉等作用,用于治疗风湿疼痛、麻木瘫痪、心力衰竭、劳损腰痛、跌打损伤等。其须根及支根含生物碱、酸类、氨基酸、有机酸、树脂等。八角枫因其疗效可靠、药源广泛、经济方便等优点,具有着广阔的研究和开发前景。
八角枫生物碱主要存在细根、须根及根皮中,其中须根含量最高,毒性也最大。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肌肉松弛作用之有效成分主要为生物碱,但八角枫的毒性主要也来自于其所含的生物碱。生物碱类成份是八角枫的有效成分也是其毒性成分。
中国药典1977年版第一部记录了中药八角枫的炮制工艺,具体如下:除去杂质,洗净,稍闷,切段,干燥。该方法为中药的常规炮制方法,炮制后对药材的减毒作用不明显,不能提高八角枫的用药安全性。
截止目前,尚无一种可以稳定有效降低八角枫毒性的,便于工业化应用的炮制工艺。
因此,提供一种适用于八角枫的可提高其安全性的炮制工艺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对中药八角枫而言,所含生物碱(主要是八角枫碱)既是其有效成分又是毒性成分,而现今尚无一种能够有效减毒的炮制方法。
针对该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八角枫的炮制方法,该方法相对于清炒、黄酒炒制而言,能有效地达到减毒而不显著降低药效的作用,炮制工艺科学合理,便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提供的八角枫的炮制方法,具体如下:
1)取八角枫药材,挑选,切成长段,长不超过15cm;
2)制备甘草汁:按照1000份八角枫净药材,200份甘草的比例,称取甘草。将称好的甘草煎煮2次,每次加10倍量水,第一次煎煮2h,第二次煎煮1h,煎好后滤过,滤液备用;
3)按照1000份八角枫净药材,500份牛奶的比例,将牛奶加入上述制备好的甘草汁中,加入上述切段后的八角枫药材,加水补足至净药材14倍量的体积,煎煮2h,滤过。
4)将煮制后八角枫于45℃±2℃下鼓风干燥,即得。
本发明提供的炮制工艺,其用量配比如下:每1000g净药材,用甘草200g,牛奶500g。
本发明提供的炮制工艺步骤1)中,八角枫药材多按5cm/段切制。
本发明提供的炮制工艺所涉及的煎煮过程具体为:先“武火”煮至沸腾,再“文火”煎煮。
对本炮制方法而言,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作用。药物经甘草汁制后能缓和药性,降低毒性。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甘草“解毒”的记载。甘草主要成分为甘草酸及甘草苷、还原糖、淀粉及胶类物质等。甘草酸水解后生成的葡萄糖醛酸有解毒作用,同时甘草苷系表面活性剂,能增加其他不溶于水物质的溶解度。中医处方中常用甘草为药引,调和诸药,在炮制和煎煮过程中亦起到增溶作用。
牛奶:在民族药炮中常用牛奶作为液体辅料,到达缓和药性、降低毒性、增强疗效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给出的实施例仅为了阐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八角枫的炮制方法
本实验提供了不同剂量配比下的炮制工艺,欲从后续的实验中筛选出八角枫炮制工艺的最佳工艺参数。
工艺1: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炮制工艺步骤,依照每1000份八角枫生药,100份甘草,250份牛奶的配比,炮制一批八角枫,具体操作如下:
1)购入一批八角枫药材,挑选,切成长段,长约5cm;
2)将上述切段后的八角枫药材称重,重约2000g;
3)制备甘草汁:称取甘草200g,煎煮2次,每次加水2L,先“武火”煮至沸腾,再“文火”煎煮。第一次煎煮2h,第二次煎煮1h,煎好后滤过,滤液备用;
4)将上述称重后的八角枫药材放入煎煮锅内,加入上述步骤3)中制备好的甘草汁,再加入500g牛奶,再加水补足至总煎液体积为28L,煎煮2h,滤过;
5)将煮制后八角枫于45℃±2℃下鼓风干燥,即得。
工艺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创立科创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创立科创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01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活性纳豆激酶及纳豆粉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砖混结构隔震支座的安装托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