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湿法炼锌系统中富集锗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21011.4 | 申请日: | 201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1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楚广;周兆安;楚盛;杨天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3/46 | 分类号: | C22B3/46;C22B41/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邓建辉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湿法 系统 富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湿法炼锌系统中富集锗的方法,特别是涉及对铅锌冶炼过程中的高锗液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湿法炼锌流程中,为了提高锌的回收率,通常要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浸渣进行高温高酸浸出,以降低中浸渣中锌含量。然后进行沉矾除铁处理。所得到的沉矾除铁后液中的锗含量达10~35mg/L,被返回到中性浸出过程。该工艺提高了锌的回收率,但是锗会在溶液中积累,导致下一步溶液净化工作量大,锌粉消耗更多,严重的会影响到锌的电解作业。与此同时,锗分散在各种渣里难以富集,不利于综合回收。
目前锗的回收工艺主要有:传统丹宁法、萃取法、中和沉铁锗-丹宁处理法(专利公开号CN1179472A)等。传统丹宁法残留在溶液中的丹宁会严重影响锌的电解效率;萃取法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要求体系要求高酸,萃取剂的消耗大,主要国内萃取剂供不应求也制约了其扩大应用;中和沉铁锗-丹宁处理法富集法得到的中和渣锗品位低,过滤困难,还仍需要进行丹宁法处理,生产成本也较高,中和沉铁锗-丹宁处理法产生的氢氧化铁胶体带走了大量的硫酸锌,而且氢氧化铁胶体固液分离较难。所以从铅锌冶炼过程中的高锗液的中回收锗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艺流程短,便于回收且锗直收率高的从湿法炼锌系统中提取锗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从湿法炼锌系统中提取锗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a)将中和剂加入到提锗原液中,加热反应器让中和剂充分消耗,并控制终点pH在1.0~4.5之间;
(b)往预中和后的提锗液中加入适量的还原剂,还原三价铁离子,还原温度控制在:10~100℃,还原时间为:0.1~3小时,还原剂的加入量主要视溶液的酸度和三价铁离子的浓度而变,为理论消耗值的1.2~2.0倍。
(c)再加入足量的还原剂置换锗,置换温度控制在:10~100℃,置换时间控制在:0.1~3小时。
(d)将反应完的溶液过滤后,得到置换渣,将其清洗以备后续提锗工序的回收锗。
步骤(a)中所述中和剂是氧化锌焙砂、氧化锌烟尘、铁粉、次氧化锌和铁屑,温度控制在20~100℃。
步骤(b)中所述的还原剂是锌粉、次氧化锌、亚硫酸钠、铁粉、SO2或铁屑,具体用量视溶液中三价铁离子的量而定,稍过量点就可以。
步骤(c)中所述锗的置换剂是锌粉、锌片、铁粉或铁屑。
步骤(d)所述采用稀硫酸清洗,除去部分未反应的置换剂,以前夹杂吸附的硫酸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提锗原液进行预中和、弱还原和置换锗等工艺过程,并严格控制每个步骤的工艺参数,很好的克服了传统丹宁法、萃取法、中和沉铁锗-丹宁处理法的弊端,大大缩短了工艺流程,锗的置换率高,锗渣品位高且易处理,而且操作简单、工艺条件易控制,成本低廉。适宜于工业化生产要求。给从锌冶炼过程中的高锗液的中回收锗等稀散金属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可以有效回收锗,使得锗的回收率可达92%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湿法炼锌系统中富集锗的高酸原液工艺流程图;
图2是从湿法炼锌系统中富集锗的沉矾除铁工艺流程图;
图3是从湿法炼锌系统中富集锗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3,湿法炼锌系统中富集锗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a)、将中和剂加入到提锗原液中,加热反应器让中和剂充分消耗,并控制终点pH在1.0~4.5之间,中和剂是氧化锌焙砂、氧化锌烟尘、铁粉、次氧化锌和铁屑,温度控制在20~100℃;(b)、往预中和后的提锗液中加入适量的还原剂,还原三价铁离子,还原温度控制在:10~100℃,还原时间为:0.1~3小时,还原剂的加入量主要视溶液的酸度和三价铁离子的浓度而变,为理论消耗值的1.2~2.0倍,稍过量点就可以,还原剂是锌粉、次氧化锌、亚硫酸钠、铁粉、SO2或铁屑;(c)、再加入足量的还原剂置换锗,置换温度控制在:10~100℃,置换时间控制在:0.1~3小时,置换剂是锌粉、锌片、铁粉或铁屑;(d)、将反应完的溶液过滤后,得到置换渣,将其采用稀硫酸清洗除去部分未反应的置换剂,以前夹杂吸附的硫酸锌,以备后续提锗工序的回收锗。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10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长寿命镍氢电池极卷的改良结构
- 下一篇:大容量蓄电池焊接入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