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装置及其运转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21301.9 | 申请日: | 2011-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8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M·马克奥维兹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3/18 | 分类号: | F01P3/18;F01P11/10;F01P7/06;F02B29/04;F01M5/00;F02M25/07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赵蓉民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装置 及其 运转 方法 | ||
1.一种位于由内燃发动机驱动的车辆的前端区域的装置,包含间隔设置的两个热交换器、所述两个热交换器设置于产生风扇气流的风扇的上游,其特征在于,可调节气流导引装置设于所述风扇的上游,所述气流导引装置允许在所述两个热交换器之间可变地分配风扇气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中冷器形成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并且空调冷凝器形成所述第二热交换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热交换器沿所述车辆的纵轴分隔设置,所述空调冷凝器设置在所述风扇的上游,并且所述中冷器设置在所述空调冷凝器的上游。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气流导引装置设于所述中冷器的下游,因此使得能够控制导引穿过所述中冷器的风扇气流的大小。
5.如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热交换器沿垂直于所述车辆的纵轴偏移设置。
6.如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在所述车辆的所述纵轴方向上投影部分重合。
7.如权利要求2至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热交换器设在所述风扇和空调冷凝器之间。
8.如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额外的热交换器。
9.如权利要求2至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气流导引装置采用能够两级切换的方式,在所述可调节气流导引装置的第一切换位置下所述中冷器经由通道开口连接至所述风扇使得所述风扇气流至少也流穿过中冷器,并且当所述通道开口关闭时处于第二切换位置下,所述中冷器与所述风扇以及风扇气流隔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气流导引装置包含枢转翼板,所述枢转翼板在所述第一切换位置打开所述通道开口并且在第二切换位置关闭所述通道开口。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气流导引装置包含滑板,所述滑板在所述第一切换位置打开所述通道开口并且在所述第二切换位置关闭所述通道开口。
12.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导引装置采用能够多级切换的方式,因此使得能够多级改变导引穿过所述中冷器的所述风扇气流的大小。
13.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导引装置采用连续可调节的方式,因此使得能够多级改变导引穿过所述中冷器的所述风扇气流的大小。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导引装置包含连续枢转翼板,取决于所述翼板的枢转位置,所述翼板打开在所述风扇和所述中冷器之间的通道开口至更大或更小程度。
15.一种用于调节如权利要求2至14所述的装置的气流导引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步骤,确定由于所述车辆运动造成的冲击空气流;
在第二步骤,确定所述中冷器所需的冷却能力;及
在第三步骤,如果所述冲击空气流足以提供所述中冷器所需的所述冷却能力,则通过驱动所述可调节气流导引装置停止导引穿过所述中冷器的所述风扇气流。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冲击空气流不足以提供所述中冷器所需的所述冷却能力,则确定所述空调冷凝器所需的所述冷却能力;
如果在所述空调冷凝器处瞬时提供的所述冷却能力超过所述空调冷凝器所需的所述冷却能力,则通过驱动所述可调节气流导引装置增加导引通过所述中冷器的风扇气流。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空调冷凝器所需的所述冷却能力超过在所述空调冷凝器处瞬时提供的所述冷却能力,则通过驱动所述可调节气流导引装置减少导引通过所述中冷器的风扇气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环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环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130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粘合剂
- 下一篇:液晶显示器制造方法、液晶显示器以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