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正丁基-3-(4-(3-二正丁基氨基丙氧基)苯甲酰基)-5-烷酰基氨基苯并呋喃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21958.5 | 申请日: | 201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0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其;王冠;李亚莉;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D307/80 | 分类号: | C07D307/80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 代理人: | 罗大忱 |
地址: | 20004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丁基 氨基 丙氧基 苯甲酰基 烷酰基 呋喃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2-正丁基-3-(4-(3-二正丁基氨基丙氧基)苯甲酰基)-5-烷酰基氨基苯并呋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正丁基-3-(4-(3-二正丁基氨基丙氧基)苯甲酰基)-5-烷酰基氨基苯并呋喃,其结构通式如(II)所示,该化合物可用于制备2-正丁基-3-(4-(3-二正丁基氨基丙氧基)苯甲酰基)-5-氨基苯并呋喃(I),后者作为关键中间体应用于抗房颤或房扑药物盐酸决奈达隆的制备。
R代表:甲酰基、乙酰基、三氟乙酰基、丙酰基;
决奈达隆(dronedarone),化学名为N-[2-正丁基-3-[4-[3-(二丁基氨基)丙氧基]苯甲酰基]-5-苯并呋喃基]甲磺酰胺,由法国的赛诺菲-安万特开发,能够有效降低房颤或心房扑动,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适用于患有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或房扑患者。2009年7月,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
盐酸决奈达隆(dronedarone)
房颤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疾病,可使患者卒中风的风险增加5倍,使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预后变差,死亡率增加两倍。心房扑动属另一类房性心率失常,可发展为房颤。房颤是导致因心率失常住院的主要原因,近年由于房颤导致的住院病例逐年增高,以往还没有一个药物被证明能够降低心律失常患者的住院率或者死亡率。决奈达隆是目前经临床试验证明唯一能够显著降低房颤/心房扑动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房颤/心房扑动等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2-正丁基-3-(4-(3-二正丁基氨基丙氧基)苯甲酰基)-5-氨基苯并呋喃(I)为制备决奈达隆的关键中间体,目前,国内外已公开该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如下:
1)专利FR2665444(同族专利EP0471609A1,US5223510)中公开一种2-正丁基-3-(4-(3-二正丁基氨基丙氧基)苯甲酰基)-5-氨基苯并呋喃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以2-正丁基-5-硝基苯并呋喃为原料,经付克酰基化反应、脱甲基反应、缩合反应,再经氧化铂(PtO2)催化加氢,还原制备决奈达隆中间体2-正丁基-3-(4-(3-二正丁基氨基丙氧基)苯甲酰基)-5-氨基苯并呋喃。合成路线如下:
2)专利FR2817865(同族专利WO2002048078A1,CN1295200C)中公开了一种2-正丁基-3-(4-(3-二正丁基氨基丙氧基)苯甲酰基)-5-氨基苯并呋喃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以2-正丁基-5-硝基苯并呋喃为原料,首先与4-(3-二正丁基氨基丙氧基)苯甲酰氯盐酸盐进行付克酰基化反应,得2-正丁基-3-(4-(3-二正丁基氨基丙氧基)苯甲酰基)-5-硝基苯并呋喃,再经氧化铂(PtO2)催化氢化,还原制备决奈达隆中间体2-正丁基-3-(4-(3-二正丁基氨基丙氧基)苯甲酰基)-5-氨基苯并呋喃。合成路线如下:
3)专利WO2009044143(同族专利WO2010038029,CN101861308)中公开了一种2-正丁基-3-(4-(3-二正丁基氨基丙氧基)苯甲酰基)-5-氨基苯并呋喃(I)的制备方法。该专利说明书中提到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首先以4-硝基苯基羟胺和1-(4-羟基苯基)庚-1,3-二酮为原料,经酸催化环合,与1,3-二溴丙烷缩合,再与二正丁胺缩合,得2-正丁基-3-(4-(3-二正丁基氨基丙氧基)苯甲酰基)-5-硝基苯并呋喃,最后经氧化铂(PtO2)或钯碳(Pd/C)等贵重金属催化氢化,还原制备决奈达隆中间体2-正丁基-3-(4-(3-二正丁基氨基丙氧基)苯甲酰基)-5-氨基苯并呋喃。具体合成路线如下:
上述报道的文献及专利中,2-正丁基-3-(4-(3-二正丁基氨基丙氧基)苯甲酰基)-5-氨基苯并呋喃(I)需要使用昂贵的金属催化剂和高压氢化的方法,制备成本高,不适合产业化大量制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2-正丁基-3-(4-(3-二正丁基氨基丙氧基)苯甲酰基)-5-烷酰基氨基苯并呋喃的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未经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19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