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轧H型钢轧后冷却系统及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22054.4 | 申请日: | 2011-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9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孙维;鲁怀敏;汪开忠;程鼎;严锋;黄贞益;吴正昌;张卫斌;臧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45/02 | 分类号: | B21B45/0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3003 安徽省马***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轧 型钢 冷却系统 工艺 | ||
1.一种热轧H型钢轧后冷却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冷却模块(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箱(3)、进水管路(14)及出水管路(15);所述进水管路(14)一侧与供水系统连接,另一侧与水箱(3)连接;所述出水管路(15)一侧与水箱(3)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冷却模块(10)连接;在所述进水管路(14)上设有进水电动阀(9)及用于调节进水量的流量调节阀(1),所述进水电动阀(9)及流量调节阀(1)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出水管路(15)上设有一台或两台加油泵(8),所述加油泵(8)与控制系统连接;在所述出水管路(15)上设有持压及泄压阀(4),所述持压及泄压阀(4)与所述水箱(3)连接,所述持压及泄压阀(4)同时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冷却模块(10)入口处设有进水阀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轧H型钢轧后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油泵(8)的出口设有单向阀(7),所述单向阀(7)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加油泵(8)的出口管路上设有压力变送器(5),所述压力变送器(5)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轧H型钢轧后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3)上设有水箱排污阀2;所述加油泵(8)的出口设有单向阀(7);所述单向阀(7)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在所述压力变送器(5)出口处设有出口闸阀(6);在所述水箱(3)上设有水位计(19);所述进水阀门由电动或气动球阀(11)及手动球阀(12)组成。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轧H型钢轧后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模块(10)由对称设于H型钢(16)水平两侧及上下两侧的冷却喷管(18)组成,在所述冷却喷管(18)上设有若干冷却喷嘴(17)。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轧H型钢轧后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设于H型钢(16)水平两侧的冷却喷管(18)各为一个,每侧的冷却喷管(18)上分别设有若干冷却喷嘴(17),所述冷却喷嘴(17)可绕冷却喷管(18)中心转动以使冷却喷嘴(17)始终对准H型钢(16)侧翼的中部;设于H型钢(16)上下两侧的冷却喷管(18)各为两个,每侧的两冷却喷管(18)上分别装有若干冷却喷嘴(17),同一侧的冷却喷嘴(17)交叉布置,分别对准H型钢(16)的R角部,每个冷却喷嘴(17)均可绕所述冷却喷管(18)中心转动。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轧H型钢轧后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轧H型钢轧后冷却系统的出口设有测温仪,用于测温和检测热轧H型钢的尾部温度并将温度反馈给控制系统。
7.使用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系统对热轧H型钢进行冷却的工艺,其特征在于:热轧H型钢进入所述轧后冷却系统,设于上下两侧冷却喷管上的冷却喷嘴对准热轧H型钢上下R部,水平两侧冷却喷管上的冷却喷嘴对准热轧H型钢水平两侧翼缘中心,进行喷水冷却,通过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冷却水压及冷却水流量,控制冷却水压为8~10MPa;冷却水流量为400~600m3/小时;控制型钢上每一截面连续冷却时间为10~15秒;冷却速度控制在30℃~50℃/秒。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热轧H型钢进行冷却的工艺,其特征在于:热轧H型钢进入所述轧后冷却系统,设于上下两侧冷却喷管上的冷却喷嘴对准热轧H型钢上下R部,水平两侧冷却喷管上的冷却喷嘴对准热轧H型钢水平两侧翼缘中心,进行喷水冷却,通过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冷却水压及冷却水流量,控制冷却水压为8~9MPa;冷却水流量为400~500m3/小时;控制型钢上每一截面连续冷却时间为10~12秒;冷却速度控制在30℃~40℃/秒。
9.按照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对热轧H型钢进行冷却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这种热轧H型钢规格为400mm×200mm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205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