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缝纫机的刺绣绷子更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22540.6 | 申请日: | 201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7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郑灿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5B33/00 | 分类号: | D05B33/00;D05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陈桂香;武玉琴 |
地址: | 韩国仁***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缝纫机 刺绣 绷子 更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的刺绣绷子更换装置,本发明为了针对适用于电热毯及电热褥等物品的发热线进行配线作业而把用于固定工件的刺绣绷子加以自动供应及更换,缩短工件供应时间而得以在短时间内生产较多产品。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从电热毯、电热褥及电热地毯等寝具类到其它需要发热的医疗用设备等都以发热线为必备的构成要素而内置于其中,这些内置的发热线凭借外部所供应的电能发挥出发热功能,从而对使用者的身体提供保温剂治疗的效果。
而且,所述发热线直接安装在所述寝具类或暖衣等的内部或者先缝制于不织布里后再安装。
尤其是,为了在电热毯或电热褥等物品里按照既定规格缝制发热线后批量生产而使用发热线缝合装置。
因此,为了把发热线缝合到不织布等工件而向发热线缝合装置供应不织布时,现有技术因为没有开发出不织布供应装置,因此需要由作业人员通过手工作业方式把工件固定在刺绣绷子后供应。
由于为了缝合发热线而通过手工作业方式供应不织布,不仅把不织布固定在作业用刺绣绷子时花费较多时间而降低生产效率,还大幅增加了作业时间。
该问题导致成品生产所需时间过多而无法在短时间内生产较多成品。
此外,由于通过手工作业方式固定并供应工件,因此无法准确地固定不织布,在不织布上缝合发热线时将缝合成不规则状态,亦即以扭曲的状态把发热线缝合到不织布。
因此,目前如图1所示开发了为发热线用缝合装置供应不织布的装置并且已经投入使用。
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发热线用缝合装置10包括:缝纫机头10;第一、第二上板(未图示);本体部13;主工作台14;框架单元15;第一上板移动机构轨道16;第二上板移动机构轨道17;刺绣绷子18;刺绣绷子吸附气压装置单元19;操作面板(未图示)及前台30等。
现有技术的工件供应方式为,一个工件完成了作业后排放该完成了作业的工件,然后再配置工件,因此工件更换时间太长而无法在短时间内生产较多的成品。
而且,更换及供应工件时需要通过手工作业进行,因此需要使用较多的人员。
发明内容
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为了解决所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缝纫机的刺绣绷子更换装置,在工作台的两侧部配置侧台,固定了工件的刺绣绷子安置在侧台并且处于待机状态,把某一侧的侧台上处于待机状态的刺绣绷子供应后进行作业,该作业完毕时排放刺绣绷子,与此同时把处于待机状态的相反侧刺绣绷子供应后进行作业,从而得以连续作业。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缝纫机的刺绣绷子更换装置,把固定了工件的刺绣绷子自动供应到工作台,可以在短时间内生产较多成品。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缝纫机的刺绣绷子更换装置,能够轻易地进行刺绣绷子的更换作业,通过结构的单纯化降低刺绣绷子供应装置的维护成本。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缝纫机的刺绣绷子更换装置,在刺绣绷子侧部配置了结合机制,该结合机制与供应机制结合时形成双重结合后移送供应到工作台,在刺绣绷子的供应过程中有效地防止刺绣绷子脱离,从而可以安全地供应。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缝纫机的刺绣绷子更换装置,在供应机制的两侧部具有可以结合在结合机制上的结合构件,可以把工作台两侧部的供应台上处于待机状态的刺绣绷子交替地自动供应到工作台,不必在作业过程中为了更换刺绣绷子而停止作业,从而大幅提高作业效率。
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缝纫机的刺绣绷子更换装置包括:工作台;框架单元;缝纫机头;刺绣绷子,把工件加以固定;刺绣绷子移送单元,在所述工作台上凭借滑动动作把刺绣绷子前、后、左、右移送;及供应机制,把所述刺绣绷子自动供应到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的两侧部具有能够安置刺绣绷子的供应台;所述供应机制包括:一双滑动棒,在框架单元的上端部各自利用固定部紧固固定其两侧部;致动单元,两侧端部通过导引件分别紧固在所述滑动棒,下侧允许结合了刺绣绷子的结合单元沿着上下方向升降,沿着滑动棒把刺绣绷子移送到工作台。
在此,所述致动单元包括:本体,在两侧边缘部以垂直方向形成了轨道槽,其前、后部则形成了紧固在一双滑动棒上的导引件;升降板,具有插入所述本体的轨道槽的轨道而得以通过互相对应的方式形成于两侧部;连接杆,能够使一双升降板连接;固定板,位于所述升降板的内侧,使两侧的升降板互相连接;升降缸,安置固定在所述本体的上部,随着缸杆的升降而驱使结合单元沿着上下方向升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星株式会社,未经日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25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