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膜生物反应池工艺的活性污泥气浮浓缩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22563.7 | 申请日: | 2011-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6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柏永生;陈沉;宫飞蓬;周军;甘一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4 | 分类号: | C02F1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反应 工艺 活性污泥 浓缩 装置 方法 | ||
1.一种膜生物反应池工艺的活性污泥气浮浓缩装置,也叫一体化气浮浓缩池,其特征是:设有絮凝反应池(1),该反应池中设有搅拌器(2),池体前端设有进泥口(11)与污水处理设备的膜生物反应池的剩余污泥排出口连通,该进泥口设有给污泥中添加絮凝剂的加药器(12),该反应池的后部设有气浮池,气浮池的后部是浮选区(4),前部是溶气释放区(3),浮选区与溶气释放区之间设有半隔堰(31),絮凝反应池与溶气释放区连接,两者之间设有供絮凝反应后的絮凝污泥重力流入溶气释放区的溢流堰(11);气浮池后面连接储水池(7),气浮池与储水池设有隔堰(71),气浮池的上部设有排泥槽(9),气浮池上方设有将气浮池上面的气浮污泥刮入排泥槽的刮泥机(10);气浮池的底部设有沉渣排放的集泥管路(11);在所述储水池上方设有供浮选区清液溢流到储水池的液位调节器(8),该液位调节器上端设有调节手轮(81)和调节螺杆和套管(82),该套管上面开口,下面密封可滑动地与竖管83套接,竖管下端设有多孔的集中清液的集水穿孔管(6)水平伸入所述气浮池的浮选区下部,储水池的后壁设有排除清液的排水口(72);另外设有快速溶气装置,该装置的管道进口与储水池连通,出口与所述溶气释放区连通,快速溶气装置的管道上设有气泵(52),该气泵前面的管道上设有带过滤器的进气口(53),后面管道上设有溶气稳定器(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生物反应池工艺的活性污泥的浓缩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控制剩余污泥排泥量:使膜生物反应池生物固体在池中平均停留时间即SRT达到22~28天,具体天数以使污泥指数SVI低于120为准,即生物反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分钟静沉后,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低于120ml,所需的天数为准;
2)投加絮凝剂:通过排泥泵将剩余污泥从膜生物反应池直接送至一体化气浮浓缩池的絮凝反应池,在该池进泥口处投加絮凝剂,污泥与絮凝剂在絮凝反应池内,经由搅拌器搅拌,进行充分混合反应,反应时间不少于20秒;其中絮凝剂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投配率0.5~1公斤干粉药剂/吨干污泥;干粉药剂需提前在溶药罐内溶解成为2‰~3‰水溶液,通过剂量泵投加,搅拌器转速控制在20~200转/分;
3)絮凝污泥与溶气水混合黏附:絮凝反应完全的污泥重力流进入溶气释放区,与溶气水产生的气泡进行混合黏附,采用快速溶气装置代替空压机、溶气灌、回流泵和其自控系统,使气固比在0.002~0.01之间;
4)调整浮选区表面固体负荷:经过溶气释放区的气泡与污泥颗粒黏附,进入气浮池 的浮选区,通过控制剩余污泥进流量,即通过增加或减少剩余污泥进流量,可以使浮选区表面固体负荷减少或增加,调整标准为:浮选区表面固体负荷在15~35kg/(m2·h)之间;
5)排放浮选区清液:浮选区的清液通过集水穿孔管收集,经液位调节器溢流至储水池,代替传统液位与排水电动阀连锁自控系统,通过调节液位调节器使浮选区液位保持括泥机正常工作;
6)排放污泥:通过气浮池表面的刮泥机,将浓缩污泥刮至排泥槽,经排泥口排至储泥池,再泵送入脱水机进行脱水,然后制成泥饼;
7)池底沉渣通过集泥管定期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256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