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二次燃烧结构的节能炉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23395.3 | 申请日: | 201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2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曾文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文洲 |
主分类号: | F24C3/00 | 分类号: | F24C3/00;F24C3/08;F24C3/12;F24C15/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王贤义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二次 燃烧 结构 节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二次燃烧结构的节能炉。
背景技术
燃气炉灶在众多场所得到广泛应用,相对于常规普通的燃气炉灶,本申请人提供的申请号为201010241872.9,名称为锅膛组合排气装置及节能炉灶的技术方案利用炉膛和锅具的适配构成一个相对密闭扁窄的燃烧导热空间,由于该空间相对密闭而使热能散失少,温度较高,配比合理的燃气和空气混合进入后容易点着,并得到较充分的燃烧,同时也促使该空间内的温度能够迅速的提升,从而达到节能效果好、热量散失少的技术目的,解决了常规燃气炉灶能量损耗大、燃气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上述锅膛组合排气装置及节能炉灶技术的不完善,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1)、在冷炉揭锅工作时,压在炉膛上的锅具被揭开,锅具与炉膛形成的相对密闭的燃烧空间随即被解体,因而容易出现熄火现象,造成炉灶工作不稳定,并且泄露部分未充分燃烧的燃气;
(2)、从炉腔的燃烧区出来的火焰过于集中在锅具底部小范围的区域,火力分布不够分散、不够均匀,锅具底部持续较大火力的加热,导致锅具受热不均衡,局部温度较高,不利烹调掌握火候;
(3)、由于其只有一个燃烧空间,虽然锅具与炉膛形成的燃烧空间相对密闭,但毕竟锅具与炉膛之间存在空隙,则难以避免地会有部分燃气尚未燃烧充分就从空隙中排出,且由于火焰没能完全燃尽,而因此产生炭黑导致炉膛和锅具不清洁。
综上所述,现有的燃气炉灶存在燃烧不稳定、加热不均匀、燃气燃烧不够充分、燃烧不清洁的技术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燃烧稳定、加热均匀、燃烧充分、燃烧清洁、热效率高的具有二次燃烧结构的节能炉。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风机、燃气通道、炉腔、炉芯、炉膛以及用于支撑锅具的支撑装置,所述炉腔内自下到上分别是依次连通的进气区、混合区、燃烧区,所述风机与所述进气区气相通,所述燃气通道从所述炉腔外部经过所述进气区伸入到所述混合区内,所述炉膛底部开有燃烧通孔与所述燃烧区相通,所述炉芯设置在所述燃烧区内,本发明还包括支架装置及耐高温材料制作的盖板,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炉膛的燃烧通孔的上方,通过所述支架装置使所述盖板与所述炉膛底部形成空隙,由所述盖板与所述炉芯构成第一燃烧室,由所述盖板、所述炉膛及与所述炉膛相适配的锅具组成第二燃烧室。
优化地,所述盖板上开有若干通孔,所述第一燃烧室的火焰可直接通过所述盖板的通孔进入所述第一燃烧室内对锅具进行加热。所述通孔的直径为4mm~40mm。
所述支架装置的作用是将所述盖板固定并使所述盖板与所述炉膛的底部形成空隙,所述支架装置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几种:A、所述支架装置为设置在所述盖板与所述炉膛底板之间的若干支柱,利用所述支柱将所述盖板支撑、固定,使所述盖板与所述炉膛底部形成空隙;B、所述支架装置为固定拉绳,所述固定拉绳一端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炉膛上部连接,利用所述固定拉绳将所述盖板吊起悬空;C、所述支架装置为固定横杆,所述固定横杆一端与所述盖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炉膛的内侧壁连接,利用所述横杆将所述盖板固定在所述燃烧通孔的上方。
所述燃气通道上部设置有燃气分散器,所述燃气分散器由上板和下板组成,所述上板与所述下板之间的间隙为燃气出口,所述燃气分散器用于将所述燃气通道喷出的燃气从所述燃气出口向四周均匀分散,有利于混合燃烧;所述上板与所述下板之间的间距为0.05~20mm。
所述炉芯采用的第一种方案是:所述炉芯包括平板、固定环,所述平板所述固定环之间设置有若干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缠绕耐高温线形成炉网。所述第一燃烧区的火焰在所述炉芯内腔燃烧,可有效防止回火,进一步提高燃气燃烧的安全性。所述支撑柱外表面设有绕线螺纹,所述炉网的耐高温线缠绕在所述绕线螺纹上。
所述炉芯的另一种方案是采用上端开口的管状物,其包括炉芯管,所述炉芯管的侧壁及底部开有若干炉芯孔。
所述炉芯采用的第三种方案是:所述炉芯包括上固定环、下固定环,所述上固定环与所述下固定环之间设置有筛网。
本发明中,所述用于支撑锅具的支撑装置采用的一种方案是: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连杆、灶框,所述连杆下部与所述炉腔外部连接,所述连杆上部与所述灶框连接,锅具与所述灶框相适配。
所述支撑装置另一种方案采用至少三颗设置在所述炉膛上部的支撑块,利用所述支撑块将锅具支撑起一定高度。
所述进气区内设置有匀流器,所述匀流器竖向截面呈上大下小的梯形状,所述进气区内壁竖向截面呈上窄下宽的“八”字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文洲,未经曾文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33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