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型式布风板、单管上出料发送罐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23567.7 | 申请日: | 201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4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亮;曹立勇;胡春云;胡蕴成;赵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3/36 | 分类号: | B65G53/36;C10J3/5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徐丰 |
地址: | 610036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型式 布风板 单管上出料 发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干煤粉进料气流床气化炉技术,特别是一种双型式布风板、单管上出料发送罐。
背景技术
干煤粉进料气流床气化炉是目前气化炉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其中干煤粉加压密相气力输送技术是干煤粉进料加压气流床气化技术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
目前主流的干煤粉加压气化装置(Shell和GSP等品牌)的供煤系统均采用锁斗技术,即将煤粉由常压粉仓经多级变压仓输送到高压仓,再通过密相输送系统输送到气化炉。这种系统的关键装置就是发送罐,也就是高压仓,粉体在发送罐中流化,并用惰性输送气体(N2或CO2)将煤粉通过管道输送到气化炉烧嘴。对于这个装置,Shell牌的产品是采用两个充气锥进行流化,煤粉由充气锥的底部流出经管道到气化炉,而GSP牌的产品则采用上出料方式,两者的固气比均在480~500kg/m3范围内。东南大学沈湘林设计的干煤粉加压密相输送试验台,采用底部流化上出料的方式,输送固气比可以达到586.2 kg/m3。
以上煤粉密相输送系统中的发送罐均是单一锥形布风板流化,一路或者两路出料,锥形发送罐空间利用率低,且常产生搭桥。并且,工作过程为将锁斗中的煤粉一次性放入在流化罐中,输送完一斗再放一斗,这样就造成了流化罐中料位的高度变化,进而引起流化的不稳定性或是操控的复杂性,导致煤粉输送的不稳定和不连续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双型式布风板、单管上出料发送罐,采用底部两个不同型式的布风板实现煤粉的稳定流化,可以有效解决一个布风板存在的空间利用率低和搭桥问题,然后还可以解决因为流化的不稳定性或是操控的复杂性导致煤粉输送出现的不稳定和不连续问题,还可以将固气比提高到200~800kg/m3。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双型式布风板、单管上出料发送罐,包括上半部呈圆柱状和下半部呈圆椎体状的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体状的下半部设置有主流化风室和辅流化风室,辅流化风室套接于主流化风室外部,主流化风室内向上依次设置有主流化风布风板和辅流化风布风板。
辅流化风布风板上端设置有穿过发送罐顶部的煤粉管道,所述煤粉管道下端设置有开口朝辅流化风布风板的伞形罩。
所述发送罐顶部设置充压风进风口。
所述煤粉管道位于发送罐顶部的部分设置有补充风进风口,煤粉管道6顶部为煤粉出口。
所述发送罐顶部还设置有压力调节阀接口。
所述辅流化风布风板呈锥形孔板状。
所述主流化风室的底端设置有主流化风进风口;所述辅流化风室的侧壁设置有辅流化风进风口。流化风分为主流化风进风口和辅助流化风进风口进入两个风室。
所述发送罐顶部设置有两根落煤管,落煤管上分别安装有控制阀,交替充压给煤。
各路风均装有流量调节阀,落煤和输煤管道上均设控制阀。在发送罐的罐体侧面圆柱段开设有人孔及料位计。
本发明的输送方法为:煤粉由两个落煤口交替从罐体最上方倾斜给入,煤粉由壁面落下后被辅助流化风吹离壁面并进入由连接有煤粉输出管的伞形罩控制的主流化区,经流化后沿位于罐体中心的输煤管道从发送罐顶部输出发送罐,在输煤管出罐体的弯管处增设补充风,可实现大范围固气比的调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提高了传统发送罐的内部空间利用率,并有效防止内部煤粉搭桥;
(2)采用两个种不同形式的布风板,即伞形罩控制流化区域的大小,可以实现更高固气比输送;
(3)通过对两股流化风、充压风以及补充风的调节可以实现更大固气比范围的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中间面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上
其中附图标记为:1、主流化风进风口,2、主流化风室,3、主流化风布风板,4、辅流化风布风板,5、伞形罩,6、煤粉管道,7、补充风进风口,8、充压风进风口,9、压力调节阀接口,10、煤粉出口,11、落煤管,12、人孔,13、辅流化风室,14、辅流化风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双型式布风板、单管上出料发送罐,包括上半部呈圆柱状和下半部呈圆椎体状的罐体,所述圆锥体状的下半部设置有主流化风室2和辅流化风室13,辅流化风室13套接于主流化风室2外部,主流化风室2内向上依次设置有主流化风布风板3和辅流化风布风板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35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港机用上机高压橡套电缆卷绕系统
- 下一篇:钢卷翻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