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伏建筑无线LED照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23782.7 | 申请日: | 201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2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丁列平;侯鹏;程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泰莱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0 | 分类号: | H05B37/00;H02N6/00;H02J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继明 |
地址: | 20110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无线 led 照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光伏建筑无线LED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地球的煤、石油等矿产资源日益匮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与节能环保是未来能源发展的主要趋势。据国际能源署统计,目前建筑用电占世界总能耗的三分之一,而照明用电是建筑用电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物照明节能对整个社会的节能起到重要作用。采用光伏建筑LED灯照明一体化的形式,是解决目前建筑物照明能耗的有效途径。
建筑物内部的电力传输,一直是人们感到头疼的问题。就目前而言,建筑物内部普遍采用电线来传输电力,电线网络的连接非常繁琐,成本极高,若电线分布于建筑物表面,影响美观,若电线嵌入到建筑物内部,施工量巨大,检修极不方便。
使用无线方式传输电力一直是人们的梦想。2007年6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以WiTricity教授为首的团队完成了一项无线电力传输新技术,利用磁场共振技术将无线电力传输到2米远的距离。2009年7月,在英国牛津举行的TED全球会议上,美国无线电力公司的行政总裁埃里克·格勒尔亲自示范了如何利用该无线充电装置给手机、电视机等电器进行无线输电。磁共振式的无线输电技术,理论上可在电磁波一个波长范围内实现高效率无线电力的传输,就美国无线电力公司使用的电磁波频率而言,电磁波的波长达到三十米,如果电磁波频率降低,波长将更长,完全能够满足建筑物无线输电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节能、环保,不需要在建筑物内部铺设输电线,且电力传输效率高、对人体无伤害、不影响其他电器正常工作的光伏建筑无线LED照明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光伏建筑无线LED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光电转换设备、储能设备、微控制器、无线电力传输设备、LED灯具,所述的光电转换设备与储能设备连接,所述的储能设备与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的微控制器与无线电力传输设备连接,所述的无线电力传输设备与LED灯具连接。
光电转换设备包括多个光伏材料组件,所述的电转换设备由多个光伏材料组件串、并联而成。
光伏材料组件镶嵌在建筑物顶部和内部。
无线电力传输设备为基于电磁隧道原理磁共振技术制成的电力传输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光伏建筑、LED灯具和无线输电技术结合在一起,可以解决当今世界能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此外,本发明还具有以下优点:
1、将光伏材料和建筑物一体化,并作为太阳能发电设备,实现建筑物的节能与环保;
2、采用储能设备,可以平抑太阳能发电的不稳定性,另外实现为夜晚照明储备电力的目的;
3、本发明所采用的无线输电设备是利用基于电磁隧道原理的磁共振技术,该技术可实现建筑物内部高效无线电力传输,对人体无伤害、对环境无电磁污染,不影响其它电器正常工作;
4、由于采用微控制器来控制储能设备的充电过程以及无线电力传输过程,还可实现对无线电力传输的实时监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光伏建筑无线LED照明装置,该装置包括光电转换设备1、储能设备2、微控制器3、无线电力传输设备4、LED灯具5。光电转换设备1与储能设备2连接。储能设备2与微控制器3连接。微控制器3与无线电力传输设备4连接.无线电力传输设备4与LED灯具5连接。
光电转换设备包括多个光伏材料组件,所述的电转换设备由多个光伏材料组件串、并联而成。
光伏材料组件镶嵌在建筑物顶部和内部。
无线电力传输设备为基于电磁隧道原理磁共振技术制成的电力传输设备。
将光伏材料组件镶嵌在建筑物顶部和内部,光伏材料组件间通过串并联的形式相互连接,通过微控制器3共同连接到储能设备2。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光伏材料组件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并存储于储能设备2中。当LED灯具5需要用电时,在微控制器3的作用下,储能设备2启动供电功能,通过无线电力传输设备4,为LED灯具5提供电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泰莱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泰莱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37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