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无机复合电致变色材料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24417.8 | 申请日: | 201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1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贾春阳;涂亮亮;翁小龙;邓龙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9/00 | 分类号: | C09K9/00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葛启函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无机 复合 变色 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有机-无机复合电致变色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ITO玻璃导电层表面铺展一层直径在600nm-1μm的聚苯乙烯球;
步骤2:采用电化学沉积工艺在ITO玻璃导电层表面的聚苯乙烯球间隙沉积能够热分解成无机电致变色材料的氢氧化物;
步骤3:采用甲苯浸泡的方式去除聚苯乙烯球,并采用热处理方式使得沉积的氢氧化物分解成氧化物,从而在ITO玻璃导电层表面形成柱状纳米无机氧化物电致变色材料;
步骤4:采用电化学沉积工艺在ITO玻璃导电层表面的柱状纳米无机氧化物电致变色材料间隙沉积导电聚合物电致变色材料,得到有机-无机复合电致变色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无机复合电致变色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能够热分解成无机电致变色材料的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钴,步骤3中氢氧化物分解成的氧化物为Co3O4。
3.一种有机-无机复合电致变色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ITO玻璃导电层表面铺展一层直径在600nm-1μm的聚苯乙烯球;
步骤2:采用电化学沉积工艺在ITO玻璃导电层表面的聚苯乙烯球间隙沉积无机氧化物电致变色材料;
步骤3:采用甲苯浸泡的方式去除聚苯乙烯球,从而在ITO玻璃导电层表面形成柱状纳米无机氧化物电致变色材料;
步骤4:采用电化学沉积工艺在ITO玻璃导电层表面的柱状纳米无机氧化物电致变色材料间隙沉积导电聚合物电致变色材料,得到有机-无机复合电致变色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无机复合电致变色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无机氧化物为WO3。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有机-无机复合电致变色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聚合物电致变色材料为聚3,4-乙烯二氧噻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441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