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甲型流感病毒的偶联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25085.5 | 申请日: | 2011-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8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何宏轩;江龙;罗静;董文杰;王承民;董国英;夏玥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577 | 分类号: | G01N33/577;G01N33/531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 代理人: | 郭广迅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流感病毒 偶联物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甲型流感病毒的偶联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染迅速、发病急,常有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疲乏无力等明显的中毒症状和呼吸道炎症的表现。流行性感冒病毒有甲、乙、丙三型。每一型中又包括多种亚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变异性最大,而且连续不断,约10-15年即发生较大变异,出现新的亚型。因为人群对新的亚型没有免疫力,所以甲型多引起大流行。2004年H5N1禽流感席卷亚洲以来,波及欧美各国,引起家禽大批死亡,并感染人类,造成近200多人死亡,流行的余波至今未平息。2009年H1N1流感病毒席卷全球,世界卫生组织一度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高至6级。这些均属于甲型流感。
流感对人类的威胁已经引起世界美注,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流行,已经成为各国科学家的重要研究课题。很多国家都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包括在疫苗、诊断技术和药物等方面。
目前,常用于疫病诊断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病原学检测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病原学方法是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以检测病原体为诊断依据,在过去的疾病控制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其费时费力,需要数天甚至一周以上才能得到诊断结果,往往贻误疾病控制的最好时机。免疫学方法是以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为基础,具有敏感、特异、简便、快速等优点,特别适合于病原微生物的单一或多样品检测,目前以ELISA方法最为常用,很多ELISA快速检测试剂盒已成功实现商业化并在实验室得到广泛应用。以PCR/RT-PCR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近年来也获得快速发展,这类方法主要以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组RNA或DNA为检测靶标,灵敏,特异。然而,分子生物学方法与ELISA方法往往需要贵重的仪器设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并且在实验室内进行操作,因此大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快速、敏感、特异、简便,尤其是能够在现场快速检测,是当前疾病诊断的发展方向。探索合适的检测技术并开发相应的检测仪器是迫在眉睫的科研任务,对于有效控制我国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人类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甲型流感病毒的偶联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偶联物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甲型流感病毒的偶联物,所述偶联物包括:1)聚联乙炔囊泡;2)偶联到所述聚联乙炔囊泡上的特异性识别甲型流感病毒的单克隆抗体。所述单克隆抗体可以是用完整或部分甲型流感病毒NP蛋白、完整或部分甲型流感病毒NP蛋白的编码基因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免疫小鼠制备的单克隆抗体。
优选地,所述偶联物中该聚联乙炔囊泡与所偶联的单克隆抗体之间的比为1μmol:1μg。
优选地,所述聚联乙炔囊泡是由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与10,12-二十五二炔酸混合制备的。
优选地,所述聚联乙炔囊泡的制备方法如下:将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DMPC)与10,12-二十五二炔酸(PCDA)分别以1mM的浓度,按4∶6的摩尔比混合,再经过超声水合处理和紫外光照射聚合处理。
优选地,所述超声水合处理的条件为:超声温度80℃,超声功率200W,每间隔5秒工作5秒,共15分钟,冷却至室温后,经4℃过夜;所述紫外光照射聚合处理的条件为:照射波长254nm,照射功率32W,照射时间30分钟。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制备上述偶联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聚联乙炔囊泡;2)在偶联剂作用下,将特异性识别甲型流感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偶联到步骤1)所制备的聚联乙炔囊泡上。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制备聚联乙炔囊泡的方法如下:将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与10,12-二十五二炔酸以1mM的浓度,按4∶6的摩尔比混合,再经过超声水合处理和紫外光照射聚合处理;优选地,所述超声水合处理的条件为:超声温度80℃,超声功率200W,每间隔5秒工作5秒,共15分钟,冷却至室温后,经4℃过夜;所述紫外光照射聚合处理的条件为:照射波长254nm,照射功率32W,照射时间30分钟。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的偶联剂为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50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