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Cr、Ni元素含量高的合金钢上制备磷化膜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25256.4 | 申请日: | 2011-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6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方亮;毛建辉;胡佳;谢良波;唐安琼;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D11/36 | 分类号: | C25D11/36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50201 | 代理人: | 郭吉安 |
地址: | 40004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r ni 元素 含量 合金钢 制备 磷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技术中高温锰系磷化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在Cr、Ni元素含量高的合金钢上制备磷化膜的方法。
背景技术
磷化膜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质,可用于防护、电绝缘、耐磨、冷成型、染色等,还可用于工序间的防护及油漆和粉末等有机膜的底层,但磷化过程一般较慢,获得的磷化膜颗粒粗大、不致密,耐蚀性能较低,为获得耐蚀性能优良的磷化膜,需要开发加速磷化的方法。其中,对样品施加电场的电化学方法便为其中一种较新的方法,它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控制、益于环保等优点,很有应用前景。
中国专利CN1891865A公开了一种在锌系磷化过程中形成主要由磷酸锌构成的磷酸盐膜的电解磷化工艺。同时,中国专利(CN101104946A)公开了一种通过电解处理在金属表面形成含有磷酸盐和金属的薄膜的处理液,用于这种处理的方法,和用于将工件加热到高温和温锻或热锻温度之上的塑性加工的润湿处理。这两个专利描述的主要是锌系磷化过程中的电解磷化技术,且通过两步电解法进行,步骤较繁琐,不易操作;此外,中国专利CN 101643928A公开了一种镁合金表面阴极电沉积磷酸盐/金属复合镀的方法,但这些方法不适用于合金钢材料,特别是一些Cr、Ni元素含量较高的、难磷化的合金钢材料,这些合金钢多采用磷化能力最强的高温锰系进行磷化,虽然有些合金钢可以磷化,但难以达到防护性能要求,为此,必须在高温锰系磷化基础上,开发进一步加速促进磷化的新方法,以期获得致密、细小磷化膜,提高耐蚀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Cr、Ni元素含量较高的、难磷化的合金钢材料进行快速磷化的方法,该方法得到的磷化膜致密,细小均匀,且耐腐蚀性能更好。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在Cr、Ni元素含量高的合金钢上制备磷化膜的方法,其实施步骤如下:
1)用常规方法对合金钢进行表面清洗,去油;
2)酸洗:将去油后的样品水洗后,放入50~100g/L的磷酸溶液中酸洗20~30s;
3)表调:将酸洗后的样品水洗后放入表调液中表调20~40s,表调液的化学成分为磷酸锰0.8~2g/L,碳酸钠0.8~2g/L;
4)加电场磷化:将表调后的样品按实验装置要求,放入磷化液中磷化15~20分钟,磷化温度为90~100℃,磷化液的化学成分为酸式磷酸锰65~95g/L,硝酸镍3~5g/L,酒石酸1~3g/L,总酸为90~130点,酸比(总酸∶游离酸)为5.5~7.0,Fe2+为0.5~1.0g/L,Fe2+是通过将30质量份的铁粉溶解在130质量份的磷酸中获得;
5)将磷化后的样品经水洗后吹干,即得到耐腐蚀性能较好的磷化膜。
在所述步骤4加电场磷化过程中,把样品作为阴极且石墨电极作为阳极实施阳极极化,且极化电流密度为4~6mA/cm2。
在所述步骤4加电场磷化过程中,把样品作为阳极且石墨电极作为阴极实施阴极极化,且极化电流密度为4~6mA/cm2。
其中磷化液的总酸是指磷化液中各种酸性物质的总和,即磷化液中H+浓度的总和,包括磷酸第一、二级电离的H+、重金属盐类水解产生的H+以及各重金属离子的总和;游离酸指磷化液中游离磷酸所电离的游离H+浓度;酸比为总酸∶游离酸;在磷化前,总酸和游离酸都需要进行测定,测定方法为,吸磷化液10mL,测定总酸用酚酞做指示剂,测定游离酸用甲基橙做指示剂,用0.1或0.5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消耗1mL为1“点”,1“点”相当于10-2mol/L H+的浓度。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在Cr、Ni元素含量高的合金钢上制备磷化膜的方法,由于在磷化过程中将样品与外接直流电源来提供电场,磷化膜沉积速率远远大于未加电场磷化过程,磷化膜很快覆盖基体表面,故磷化过程中沉渣较少,磷化膜晶粒细小致密均匀,耐腐蚀性能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阴极极化实验装置图;
图2是阳极极化实验装置图;
图3是比较例1中形成的磷化膜的表面形貌图;
图4是实施例1中形成的磷化膜的表面形貌图;
图5是实施例2中形成的磷化膜的表面形貌图;
图6是比较例2中形成的磷化膜的表面形貌图;
图7是实施例3中形成的磷化膜的表面形貌图;
图8是实施例4中形成的磷化膜的表面形貌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52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隔热玻璃保护膜
- 下一篇:一种玻璃蚀刻药水及其操作工艺